空白布局
专
家
告
诉
你
?
空白布局
该不
该
定期
洗牙
空白布局
日常生活中,除非出现牙龈出血、牙痛、口腔异味等症状,否则很少有医院检查牙齿,更不用说定期洗牙了。大多数人认为“我的牙一直很好,从来没疼过,医院呀”。殊不知,这种观念是大错特错的。
洗牙
是一种保健!
洗牙,就是清洗牙齿,牙科的行内话叫洁治,既是清洁,也是治疗。也就是说,洗牙是一种保健,一定程度上属于强身健体、没病防病的预防措施。
此外,洗牙还是牙龈炎、牙周炎的重要治疗手段。目前人类的医学水平还很难单单靠药物来治疗牙周炎,而洗牙正是恢复牙龈健康的第一步。
只有牙疼的时候
才需要看医生?
很多人都没有定期看牙的习惯,只有当牙齿出现问题时才觉着有必要看医生。殊不知,如果能够坚持定期洗牙,相当于定期给牙齿进行健康体检,对牙齿的保健非常有益。
不过很多人在第一次洗牙时都有这个感觉:牙齿本来没事,洗牙后反倒不舒服了,一定是牙被洗坏了!由此也就引申出很多关于洗牙的认识误区,您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误区一:
洗牙会把牙缝洗大、把牙齿洗松
真相:洗牙洗晚了才会这样
当牙石在牙齿聚积,就像在牙齿周围构建了铜墙铁壁一样,这些水泥般的牙石,将一颗颗已经松动的牙齿绑成了一个整体,掩盖了牙龈萎缩的事实。这时的牙齿不松,其实都是假象。
洗牙能把黄色的牙石洗掉,洗掉后,牙齿站在松塌塌的牙龈里,所以会松动。不过,将牙石洗去后,也就终止了牙周炎的进展,牙齿便不会再继续松动。牙石去掉后,短期内牙齿松动虽然会加剧,但随着治疗的进展和炎症的消除,牙齿周围的根基会重新坚固。
误区二:
每天认真刷牙就不用洗牙了
真相:洗牙洗掉的是牙石,牙石刷不掉
牙石是由唾液中的钙和细菌沉积在牙齿上形成的。口腔中的唾液和细菌都是无穷无尽的,即使每天认真刷牙,但仅靠刷牙是很难将牙齿上的脏东西完全刷干净的,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一块块牙石,黏在牙齿上慢慢长大,无法刷掉。
误区三:洗牙特别疼
真相:洗牙的痛感是可以承受的
洗牙的确不是一个舒服的过程。但牙石最易生长的地方,就是那些不易清洁的位置,比如牙齿和牙龈的交界处。而这个交界处是牙齿本身洁白坚硬的牙釉质和稚嫩敏感的牙根,即使在没有牙周病的情况下,用金属器械触碰这个位置,也会引起一定的不适。
但这种不适,一般人都是可以忍受的,并且习惯了洗牙以后,洗牙进行的那些操作所引起的疼痛就会变得微乎其微。而头一次洗牙时,因为牙石积存的比较多,医生需要使用较大的功率反复清洁,不适感也就更为明显一些;当以后定期洗牙时,牙石不多,清理起来也就不再那么难受了。
误区四:
洗完牙以后牙齿变得敏感
真相:越敏感证明越有可能得了牙周病
洗过牙之后,很多人都反映牙齿变得比原来更加敏感。请注意,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感觉,往往提示您很可能已经患有或轻或重的牙周炎了。洗牙仅仅是牙齿敏感的诱因,而真正的根源还是牙周病。如果因为害怕敏感而不敢或不愿洗牙,那么将会导致牙周病愈演愈烈,最终出现牙齿松动脱落。
哪些人不适合洗牙?
1.牙龈部恶性肿瘤患者;
2.口腔局部软硬组织炎症处于急性期者;
3.患有急性传染病的人群,如急性肝炎活动期、结核病患者等,这类人应等到疾病稳定后,医院进行洗牙;
4.患有出血性疾病的人群,如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白血病患者等,这些患者洗牙后容易出血;未经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洗牙后容易导致口腔局部的感染;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应当预先适量应用促凝血药物,控制凝血速度,以免洗牙时出血不止及感染;
5.患有活动性心绞痛、半年内发作过的心肌梗死以及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患者,不宜接受常规洗牙治疗;由于超声波的刺激及洗牙时的不适,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如果心脏安装了人工起搏器者,更不适合超声波洁牙。
定期体检已经成为我们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牙齿也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定期洗牙对牙周保健非常有益。那就不妨从今天开始做起吧~
本文来源:搜狐健康
健康
?
讲堂
脊柱机能检查
检查意义:
通过检测背部脊柱的形态、柔韧性和稳定性,对脊柱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分析,广泛应用于脊柱疾病的筛查、脊柱功能的评定、脊柱形态和活动度的评定等领域。
注意事项:
①检测时需暴露整个背部。
②检测脊柱稳定性时,需要负重30秒后再进行测量。
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
牙齿多多晒太阳~
福建省二院
健康管理中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