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疾病预防一

有人说,生命是一种死亡率为百分之百的“两性传播疾病”,那么医学能做什么呢,能改变多少呢?医学能做的只是:减少疾病负担,推迟衰老与死亡,提高生存质量,正所谓治得了病,救不了命。作为医学的主体医生又扮演什么角色呢?美国的特鲁多医生在自己墓志铭上刻到“有时能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一、了解心血管疾病

广义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血管、脑血管和外周血管疾病,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血管向全身器官和组织输送血液,里面含有氧气和机体代谢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血脂、葡萄糖、电解质、各种蛋白、激素等。当动脉血管由于各种原因(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阻塞甚至闭塞,就会导致器官/组织缺血,甚至发生坏死,这种由缺血导致的组织坏死叫做梗死,如脑梗死、心肌梗死等。

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动脉血管内壁都是光滑的,血管腔都没有狭窄的地方,血流通畅。随着年龄增长,在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的作用下,血管内膜可能增厚,血管内膜下面出现脂质堆积形成斑块,斑块可能会越来越大。初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就像我们大多数表面健康人一样,但当血管狭窄达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器官/组织缺血,尤其在活动和情绪激动之后,临床表现为稳定性心绞痛或者间歇性跛行,分别是冠心病和下肢动脉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在炎症等作用下,这些斑块可以变得不稳定,一旦遇到某些外因,如突然的血压升高、精神紧张或者情绪激动等,斑块会发生破裂,接着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进一步导致血管狭窄甚至完全阻塞,血流完成中断,导致器官/组织坏死。上述情况如果发生在脑动脉,轻者短暂脑缺血发作,严重导致脑梗死;如果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导致不稳定性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死;如果发生在下肢,就会在间歇性跛行的基础之上出现休息状态下甚至持续的肢体疼痛,严重下肢坏死,甚至不得不截肢保命。以上情况如果来势凶猛,情况严重,来不及救治或者挽救无效,就会导致生命的丧失,医学上称为血管性死亡。

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或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是第一位的致死和致残原因,其次才是恶性肿瘤,其中心肌梗死是第一位的致死原因,而脑梗死第一位的致残原因,不但是包括肢体残疾,还包括心理残疾。我国脑梗死是头号致死和致残原因,不但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还给家庭与社会带来巨大负担。

注:文章转自“医院”健康知识专栏

宁医院心血管内科各院区专家门诊时间表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中科国庆助力白癜风康复



转载请注明:http://www.hyslw.net/zztx/629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