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张浩◎校稿/侯亚欣
niuhuanggongzuoshi.NO.94
从西汉初年至东汉末年大约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中药方称为经方。由于经方具有用药精当、效专力宏的特点,辨证得当,收效往往立竿见影,故为历代医学所推崇。导师王新陆教授从事临床30多年,擅长经方治病,屡获佳效。总结起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直接使用经方王师认为,在临床上看病时,如果辨证正好符合某一经方的适用证,就大胆使用经方原方,无需加减,当然其前提是辨证准确,尤其是不要受西医的干扰。比如西医的炎症,中医有时习惯性地不加辨证就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实际上如果仔细辨证,未必如此。
1.1验案
陈某,男性,72岁,年3月5日来诊。西医诊断:胆囊炎,不发热,无腹痛,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高,B超示胆囊炎。患者主观感觉四肢发凉,困倦欲睡。细查其脉微细。辨证为少阴寒化证,方用四逆汤。7剂药后,四肢转暖,困倦欲睡明显改善,血象降至正常。B超示胆囊壁毛糙明显减轻。
按:虽然本患者是以胆囊炎来就诊,且血象高,却并未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仔细询问患者的伴随证,脉微细,但欲寐属《伤寒论》中典型四逆汤证,即大胆用四逆汤,而未顾虑附子、干姜大辛大热是否会加重炎症。导师强调临证要胆大心细,智圆行方,用好一首经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附子)
1.2验案
刘某,男幼,7岁,年5月12日就诊。因扁桃体发炎,高热惊厥。脉虽洪大但重按较空虚。辨证为阳明热证兼气津两伤。方用白虎加人参汤鼻饲。3剂药后患者未再惊厥,体温降至正常,仅有扁桃体轻微炎症。
按:本病辨证为邪热充斥内外兼气津两伤,符合《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证。王师还非常注重经方的药物药性及药物之间的细微差别。王师认为《伤寒论》中的人参应该指老山参,属五加科,能补气、补阳、养阴生津。若没有老山参,一般用沙参,因其为甘寒之品,养阴生津清热的作用较强。
2经方加减在经方基础上加用援药,援药是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能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对主病、主因或主证具有明确治疗作用的药物。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适当加用援药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1验案
王某,女性,40岁,年9月21日就诊。患荨麻疹,全身大块风疹,受压迫处风疹严重,易出汗。本病病在表,辨证属营卫不和。方用桂枝汤加白鲜皮30g,丹皮15g。连续用药共15剂,未再起风疹块,随访半年病情未复发。
按:桂枝汤为第一和剂,调和营卫。王师善用桂枝汤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皮肤病,疗效明显。白鲜皮、丹皮是治疗皮肤病的常用药。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丹皮有抗过敏、抗变态反应、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其主要成分丹皮酚能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和皮肤瘙痒证。白鲜皮能改善退发性变态反应性损伤,有解热及抑制致病性皮肤真菌活性的作用。
(桂枝)
2.2验案
王某,女性,46岁,年8月13日就诊。患颅内肿瘤,头痛、恶心、呕吐、舌体胖大、苔白滑、脉缓。辨证为水饮内停。方用五苓散加白茅根30g、酒制大黄10g。先后服药30剂,头痛、恶心、呕吐诸症消失。脑MRI示肿瘤较前略有缩小。
按:本患者头痛、恶心、呕吐,西医诊为脑水肿,颅内压增高《伤寒论》中五苓散用于治下焦蓄水证,但在临床实际运用中,王师的体会是,本方不仅能利下焦之水,还具有很好的利上焦之水的作用,能降颅压,治脑水肿。白茅根有很强的利尿作用,酒制大黄利大便,此两味药使水饮各从前后二阴而出。
(白茅根)
2.3验案
郑某,男性,94岁,年6月24日就诊。中风后,留下腿部反复抽筋后遗症,舌质暗苔薄白,脉弦。辨证为血瘀兼有风寒湿邪。方用芍药甘草汤加制附片9g,鸡血藤30g,防己15g,僵蚕10g,服药7剂,腿部未再抽筋。
按:芍药甘草汤是治疗脚孪急的经典方,制附片温阳,通行十二经。《内经》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鸡血藤加强活血化瘀;防己去风除湿,僵蚕平肝息风,王师强调木方中的芍药是赤芍而非白芍,理由是,根据《伤寒论》的记载,本方治脚孪急见效很快,若用白芍,通过养阴不可能很快缓解脚孪急。因此推断应是赤芍。
(鸡血藤)
3经方与经方合用在临床上,有的患者辨证正好与某两个经方的适应证相等,两方合用其作用或相互加强或互补。
3.1验案
程某,男性,20岁,年11月9日就诊。患肾病综合征半年,全身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沉。辨证为脾肾阳虚,水饮内停。方用猪苓汤合真武汤。连续服药1月,浮肿基本消失,随访至今病情稳定。
按:此两首《伤寒论》方剂合用起协同作用,王师认为真武汤以温补脾肾之阳为主,通过温补脾肾以化气行水,其利水作用不够强。猪苓汤利水逐饮的功能强,且利水而不伤阴。肾病为难治之症,但中药在消除水肿、改善蛋白尿方而还是有独特的优势,此两首方合用治疗肾病综合征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猪苓)
3.2验案
肖某,男性,60岁,年12月7日来诊。有冠心病病史5年,近半年来阵发性胸痛,有时胸闷呕恶,劳累后加重,舌质暗苔白腻,脉涩。辨证为痰湿瘀血内阻,胸阳不宣。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抵挡丸。服药12剂,心绞痛未再发作。
按:瓜蒌薤白半夏汤有去痰化湿,通胸阳的作用,抵挡丸具有很强的去瘀作用,尤其对陈旧性瘀血效果很好。两方合用,既去痰化湿又活血化瘀。抵挡丸中有水蛭,王师认为虫类药去陈旧性瘀血的作用是肯定的,但临床用药要注意,因为虫类药蛋白含量很高,对过敏体质者要慎用。
(水蛭)
3.3验案
李某,男性,57岁,年10月26日就诊。患有酒精性肝炎、肝硬化。来诊时,巩膜皮肤黄染,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舌根微黄。辨证为肝湿湿热兼有淤血,方用茵陈五苓散合大黄蟅虫丸,服药1月,黄疸消失,小便通利,随访病情至今稳定。
按:王师常用茵陈五苓散或茵陈蒿汤合大黄蟅虫丸治疗肝硬化,若肝胆湿热,湿重于热者,多用茵陈五苓散;若热重于湿者,多用茵陈篙汤。《金匮要略》中大黄蟅虫丸证的症状为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暗黑。这与现代医学之肝硬化的表现相似。本方润以濡其干,虫以动其瘀,通以去其闭,故此两方合用后,气血得以调和,黄疸消失,小便通利。
4经方与他方合用经方与他方即作经方合用,作用相对加强,对很多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4.1验案
朱某,女性,60岁,年2月6日就诊。失眠多年,甚则彻夜不眠,感头昏,舌尖红苔黄,脉数。辨证为心肝血虚,心火亢盛。方用酸枣仁汤合朱砂安神丸,服药7剂后,患者晚上能睡4h左右。继服15剂后晚能睡6h,头脑清晰,精神亦爽。
按:酸枣仁汤为《金匮要略》之方,原方主治心肝血虚之“虚劳虚烦不得眠”。而朱砂安神丸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创制方剂,用于治心火偏亢、阴血不足之失眠。王师将二方合用,恰吻患者病机而收功。
(酸枣仁)
4.2验案
刘某,男性,45岁,年8月18日就诊。因胆结石出现阻塞性黄疸,黄色鲜明,大便色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辨证为肝胆湿热。方用茵陈篙汤合利胆排石汤。服药1月,患者症状无改善,B超示胆管内结石与服药前相比无变化。王师嘱其继续服药1月,共服药2月后患者出现腹部剧烈绞痛,B超小结石已排出,黄疸消失,大便颜色正常。
按:在治肝胆系结石方面,王师善于将此两方合用。茵陈篙汤为《伤寒沦》经方,对胆囊炎、胆石症所引起的黄疸属湿热内蕴者,效果很好,但在排石方面功力不足,加用利胆排石汤,其主药为金钱草、大黄、枳实、虎杖,金钱草清利肝胆湿热,又有很强的排石作用;大黄通过其泻下作用促进排石,又能增强胆管蠕动;枳实能降气,也能促进胆管蠕动;虎杖清利湿热、退黄,临床用于治胆石症效果良好
5经方与西药合用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用桂枝汤合阿斯匹林治感冒,后世用经方和西药合用治病的例子比比皆是。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王师用酸枣仁汤加硝酸甘油,酸枣仁汤有养血安神的作用,因心主神明,硝酸甘油扩张冠脉,改善供血;对于肾病水肿,用真武汤加双氢克尿塞,前者温阳健脾、利水消肿,后者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对于胃痛,用小建中汤及庆大霉素8万u,每日3次口服,小建中汤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作用,庆大霉素口服有很好的消炎作用,联合运用效果良好。
本文选自中国中医急症年4月第16卷第4期
千金易买,牛黄难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