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检报告你看懂了吗

每年作为一项福利,许多单位都会组织员工进行体检。拿到体检表之后,各人的反应大不同。有的人粗略一翻,就算看到体检表最后一页医生注明有的项目要“再复查”,也不当一回事;有的人完全相反,一看到有个别指标超常,就担忧不已。还有很多人虽然年年体检,仍然没弄清楚检查的那些项目,是反映身体哪方面的状况。

  体检表上究竟有多少名堂?拿到体检表之后该如何正确解读?这么多指标,哪几个最重要?这个箭头什么意思?超出一点点,严不严重?我该怎么办?

  丹东医院体检中心教你如何读懂利用好一份体检报告。

 在教大家看体检报告前,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体检报告中各项目的参考值,是用正态分布概率统计出来的,它只监测了95%人群的情况,还有5%的人是不在监测范围内的。换句话说,这个参考值只对这95%的人有意义,对另外5%的人没有意义。你是不是属于这5%没有人知道。所以当你拿到体检报告,看到里面某项指标有个箭头,哪怕数值比参考值大了很多,也不必太紧张。首先要做的是拿出去年、前年,甚至更早年的体检报告,对比,看看这些年身体有哪些变化。

  一份常规的体检检验报告包括血常规、生化体检、免疫体检、尿常规、粪便常规等。检验结果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对肿瘤的早发现、筛查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以及健康管理。

  

■读懂尿检指标

  尿常规的项目主要分为四大类:肾病类、糖尿病类、泌尿感染类以及其他疾病类。

  尿隐血、尿蛋白、尿比重主要是提示肾脏功能的;尿糖、尿酮体主要是针对糖尿病的;白细胞、颜色、浊度主要与尿路感染有关;尿胆红素、尿胆原指标主要反映肝脏的情况。

  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的尿液中泡沫增多,且长时间不消退的,或者呈乳白色、洗肉水色,刚排出来时就比较浑浊的要引起重视,是一个危险信号。

  需特别重视的两个指标,尿蛋白是提示肾功能的关键指标,不管是几个“+”,都应去肾病科筛查一下。糖尿病患者的尿糖会呈阳性,但尿糖呈阳性不等于就是糖尿病,只有当空腹血糖超过7.1时,才能诊断。

  尿隐血的提示意义要差一些,要结合红细胞一起看,如果仅仅是尿隐血一两个“+”,没有红细胞,问题不大。这与尿隐血的试剂本来就比较敏感、体检前做过剧烈运动、女性月经期间或月经刚结束等因素有关。但如果长期阳性(3次以上),不管是几个“+”都要引起重视。

  

■读懂血常规

  血常规项目有近20种。从医生的角度讲,里面的每个指标都很重要。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要全部了解这二十来个指标确实有难度。各位体检主任说,建议大家记住三个指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这三个指标比较重要,也容易出现异常。

  比较重要的三个指标:白细胞计数,主要是吞噬异物产生抗体,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指标出现“↓”,减少多见于某些杆菌、病毒或原虫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中毒等。增高多见于细菌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如败血症、脓肿;各种恶性肿瘤,如转移性癌、肝、肺、胃肠道肿瘤等也会导致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增高或减低程度与病因、疾病轻重、患者抵抗力和骨髓代偿能力有关。

  血红蛋白,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将贫血可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90g/L; 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度——血红蛋白30g/L。如果是临界或者轻度的话,可以通过多吃含铁的食物,如黑木耳来调节,中度以上的建议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补血。

  血小板在止血、维护血管内壁完整、伤口愈合、炎症、血栓形成等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指标出现“↓”,血小板病理性的减少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 指标出现“↑”,病理性增多多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急性失血、癌症患者等。血小板太低,身体容易出血,出血后伤口不易愈合。太高容易出现凝血。血小板计数也会出现生理性的波动,如餐后、运动后、妊娠分娩期,还有女性月经第一天会降低,第3-4天会回升。排除生理性波动原因,如果发现血小板计数不在参考值范围内,建议一周后复查。

  

■读懂生化体检

  生化体检主要是用来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的情况。针对肝功能项目有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酞酶; 针对肾功能的项目有肌酐、尿酸、尿素、肾小球滤过率。

  针对血脂的有五项: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由于生化体检的项目较多,一个指标可以提示多种问题。不同异常结果,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也有假阳性的可能,因此,医生不建议大家网上搜索,自我诊断。看到不正常的化验结果,医院复查,再咨询专科医生。

  “三高一低”——尿酸高、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是生化体检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临床上称之为代谢综合征,主要是由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引起的,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改善。不过,对于有过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等的高危人群,不能按照参考值来监控。

一次检验可能并不说明问题

  有些指标是随时变化的,就算这次查出来超标了也不必恐慌。身边一朋友体检时查出来糖类抗原发光法的指标有35.5,正常应该是0.0—35.0。医生在体检表最后写了建议:“复查妇科门诊”。朋友上网一查才知道糖类抗原发光法,是一种糖蛋白性肿瘤相关抗原,存在于卵巢肿瘤的上皮细胞内。

  于是,她整天提心吊胆,想去复查,又怕查出来真有什么严重的问题,自己会承受不了。事实上,指标一次超常,尤其是像超出0.5这么小的数量,基本上不会有问题,有时候身体有炎症时指标也会超常。如果一个月后复查,指标有明显的增加,那就要当心点了。

  心电图也是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很多人被检测出心律不齐、P波不正常等,就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其实一次心电图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熬夜、近期生活不规律、做心电图时心情紧张等,都可以造成一次心电图结果异常。还有,体检前一晚吃得太过丰盛油腻,蛋白质摄入过多,就可能造成尿素氮的轻度超标,这并不能说明肾脏就有问题了。

  

B超结果一目了然,还要找医生吗?

  跟血常规、尿常规这些很多箭头的检查相比,B超的结果,算是一目了然型的。老百姓不学医,一般来说看结论就可以;可是很多专业术语,可能越看越糊涂。

  来医院做妇科B超的病人,一般是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有目的地来查,比如查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或者是查息肉,看看有没有这些问题,或者查查肌瘤有没有变大。

  “如果是小的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没有症状,可以不用太担心,定期来检查;如果明确比较大,或者长得比较快,最好采纳医生的建议。”不过,这个大小也没有绝对的标准。子宫肌瘤来说,位置也很关键,子宫壁分3层,如果肌瘤长在最里面一层,即使只有1厘米,也要考虑手术。

  第二种,医院,医生通过B超来找原因。临床上,往往很多病人都能查出问题,但没看到病人,不知道她的病史,只凭一张报告,还是会有很多误差。医生说,很多妇科病,B超是查不出来的,比如盆腔炎,医生得自己做检查,得摸一摸,才知道有没有问题。比如,同样是一个长期腹泻,如果是个年轻人,没有肿瘤家族史,医生的建议可能是先治疗,再决定是不是要做肠镜;如果这个病人是中年人,还有结肠息肉、或者结肠肿瘤的家族史,医生可能会建议立即做肠镜检查。

  

指标正常,风险也不是零

  异常指标管牢了,正常指标是不是不用担心了呢?

  如果本身有某些基础疾病,那么体检中各种项目的标准值,可能就不适用于你。比如空腹血糖,5.8mmol/L,应该算是正常范围; 但如果这是一个冠心病人的血糖值,那就得为高危人群,需要进一步筛查。而对有些人来说,指标可以宽松一些。比如血压,欧洲今年发布的新指南,控制目标定为/90mmHg;如果这位患者已经80多岁,那收缩压是mmHg也可以,对老年人老说,老目标很难实现,而且降得太低,也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

  许多人拿到体检表后,看到医生写的“未见异常”“未及”等字样,或者看到自己的各项指标都没有超出正常范围,就觉得万事大吉。

  这里也提醒大家,很多项目都是有正常范围的,在此范围内虽然不算超常,但如果指标处于临界值,也要自己长个心眼了,要为健康敲起警钟。

  比如白细胞计数范围是4.0—10.0,如果临近了最大值,可能是身体已经有些炎症;又如空腹血糖范围是3.92—6.16,临近了最大值,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这就需要立即调整日常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最重要的是要定期复查。

  记得长按下面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费用少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看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yslw.net/zztx/630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