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病患者的能工作吗,怎么更好的生活

经常遇到一些病号及家属咨询日常工作生活事宜,在这里科普一下。本文章虽然该很长,但很客观、全面,希望对各位朋友有所帮助!

Q-1:

一老年男性,60岁,前壁心梗3年,半年前行CAG提示多支病变,并行PCI术后,植入1枚Cypher支架和2枚普通支架,3月前因房颤伴长R-R植入VVI起搏器。现想跟团到欧洲的法国等地旅游,可以吗?

Q-2:

一位65岁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男性患者1年前曾发作心梗并置入冠脉支架,数年前曾因病窦综合征而置入起搏器。该患者飞机坐飞机旅行,那么他在空中旅行中会发生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危险吗?

Q-3:

患者男性,41岁,半年前因急性心梗住院,出院已6月,平素走路、爬楼梯均感觉良好,一直害怕去上班,这种情况怎么办?

Q-4:

一女性咨询,其丈夫45岁,2月前有急性前壁心梗并行PCI术后,回家后一直想和她同房,但她怕丈夫心脏病发作一直拒绝,要求医生帮忙劝告她丈夫。

………………

心血管病人的日常生活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它牵涉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工作、旅行、运动、性生活等。迄今为止,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资料还十分有限。开展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尤其是大规模临床试验,并制定出相应的医学指南十分必要。

1.心血管病与工作恢复

1.1职业康复或恢复工作

心脏病的康复就包括了其家庭生活和工作的回归,也就是说心脏康复(CR)必须协助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生产能力和工作技能[1],特别是青中年患者,这就是职业康复(vocationalrehabilitation,VR)的内容。

VR的内容包括]:用专门的评定方法考察病人病后的能力和损害程度,评定患者自理生活的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的受累程度、范围,观察病人学习新功能和树立对新生活方式的适应能力,判定他们是否需要其他的辅助设备,根据评定和观察结果作出康复计划,来帮助他们恢复和掌握就业前的必要技巧。

心脏病特别是AMI引起很多的死亡、残疾和经济损失,尤其是在工业化国家,每年为次付出大量的医疗费用,因此获得雇佣是这些病人随体能恢复之后最主要的目标。

不少研究显示,AMI后3~6月即可开始复工,一般来讲可有75%~80%的病人得重返工作,Stein等曾对一组CCU出去的AMI病人随访发现,在病程6月时有83%的病人重新工作,但一年时受雇率的增加仅63%。

我们曾经对81例AMI患者作的调查显示,全部或部分复工的病人为63%,复工时间平均9.71±7.43月,一年内有75%复工,3个月内复工的仅22%。目前AMI的体能康复已取得了有意义的进展,但在心理和职业的康复中仍有许多欠缺,尤其在中国更是如此。

1.2复工的意义

通过康复计划的实施,病人的工作恢复将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复工可以增加收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美国每年可因30万AMI存活者的复工而获得超过80亿美元的收益。

社会效益:有些特殊的人群如熟练的技工、科技人员、政治家等发生心脏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于用金钱来衡量的。

心理效应:复工预示着生活质量的改善。病人经治疗之后能够恢复工作,使病人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给病人带来了良好的心理效应。

1.3职业评估

1.3.1.临床估价

这是自病人就诊入院开始的连续性过程。包括一些医疗活动如病史询问,物理及实验室检查.心律失常监测,心血管造影,运动锻炼计划的制定等以及恢复工作前予适当的治疗或外科治疗。

工作类型:体力工作有两种类型,静态和动态的。动态运动和静态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已如前所述但日常生活及工作有时不能完全除外静态运动。评价复工时常用动态运动试验—而静态或动—静态试验应用较少,应该使重的静态工种消除或减少到最低程度。

能耗情况不同的工种能耗不一,应根据病人的心功能情况选择适于病人的工作。过重的负荷则有损于心脏。可以查表获得参考的数字。

1.3.2.运动试验

有分级运动试验和模拟工作试验,复工的评价是建立在分级运动试验(GXT)的基础上的。症状限制性GXT可确定体力活动恢复到什么程度和协助选择适宜的工种。而模拟工作试验是认为日常工作生活很多需要静态下的肌肉收缩来完成。而静态锻炼较动态锻炼的加压素反应大而用不同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个反应,因此仅依靠从动态试验得到的结果来指导心脏病发病后工作能力的恢复是不行的,特别是从事静态用力工作的工人,为了加强对他们活动的指导,必须进行静态运动试验。此外还可通过一些心理量表来进行测试,检测病人的心理耐受能力。

1.4复工的劝告

AHA/ACC的忠告是:无并发症的患者可以在2~4周恢复原有的活动。有并发症的患者可以病情稳定在2周后逐渐恢复原有的活动。

2.心血管病与性健康

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以及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医学-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已不再局限于针对疾病本身,改善症状方面。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成为医患共同追求的重要目标。其中改善性生活质量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广泛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白癜风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hyslw.net/xjtyh/626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