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降的气温带来的不仅是寒冷,更让心梗发病率攀升至高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约万人,寒潮来临时,心脏也要注意“防寒”。
年11月25日,阿根廷传奇球星马拉多纳突发心梗去世,从昏迷到离世只有12分钟。
年1月1日,曾出演《巴啦啦小魔仙》的年轻演员孙侨潞心梗猝死去世,年仅25岁。
......
心梗来临前,身体用一些特殊的“痛感”给你提示,若能及早发现就医,就可以挽回一条命。
气温降1℃,心梗风险增2%
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气温每下降1摄氏度,心梗风险就增加2%。75~84岁的冠心病老人更易受影响。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会在1月份升至高点,而“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正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
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发现,当气温低于-19℃时,冠心病、脑梗死的日均超额死亡数显现统计学意义。
为什么冬季更容易发生心梗?
血管收缩
冬季人的生理机能反应比较迟缓,时常处于应激状态。寒冷刺激下,人体末梢血管会处于收缩状态,由此导致动脉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尤其是突然从暖气房到室外,血管受到冷空气刺激,容易突然收缩,造成血流供应中断或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生活方式改变
天气寒冷,人们户外运动减少,同时又偏爱高脂食物。
吃得多、消耗少,导致能量摄入和代谢比例失调,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环减慢,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梗发生。
心梗发作前,10种痛感提示你
“病在心上,疼在别处”,据统计,我国急性心梗及心绞痛患者中,超过1/3的人会出现不典型的放射痛。
!
偏头痛
心梗有时会以神经症状为首发表现,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这主要是由于血管痉挛期伴发脑血管痉挛所致。
!
下颌痛、牙痛
牙痛、下颌痛,且伴随冒冷汗、濒死感等症状,处于静止状态时不痛,一运动就疼或疼痛不止。
!
颈部痛、咽喉痛
咽喉和心脏的神经由同一节段脊神经支配,当心肌缺血缺氧时,产生的酸性和多肽类物质会刺激神经产生痛感,并扩散至咽部神经。
若突然出现喉部堵塞感、辛辣感,并伴有呼吸不畅、大汗淋漓等症状,要考虑心梗的可能。
!
心前区疼痛
如果出现突发性心前区压榨样疼痛,持续20分钟以上仍不能缓解,并伴有大汗淋漓、恶心、濒死感等症状,要考虑心梗。
!
左肩、左腋下疼
心脏位于人体左侧,心梗发作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左臂或左肩疼痛。一般为钝痛,通常仅限于前臂内侧,有可能放射到小指和无名指。
!
胸骨后、颈部痛
有冠心病史的人,如果出现胸骨后、颈部呈阵发性胀闷痛,有明显的胸部紧迫感,并可牵引或放射至肩臂部,应警惕急性心梗。
!
内脏痛
心梗前3~24小时,患者可能会有特定的内脏反应,表现为上吐下泻,伴随胸骨下端疼痛。
!
上腹胃痛
心脏病引发的胃痛有压迫、灼热或挤压感,有的可扩散到左肩、背部及左上臂内侧。
!
左下肢、左腹股沟疼
突然出现左下肢剧烈疼痛,并出现胸闷、憋气及出汗,应警惕急性心梗。
!
无痛
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或脑血管病史的人,如突然发生无诱因可寻的咳喘、胸闷、气短、晕厥、恶心、呕吐等表现,可能发生了无痛性心梗。
心梗抢救的黄金4分钟
严重的心梗很容易引起心跳骤停,导致全身器官缺血。大脑细胞失去供血4~6分钟就会坏死,神经系统难以恢复。
因此心梗抢救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4分钟内进行复苏抢救,可能有近半数患者被救活。
对于非专业施救人员来说,首先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是否能自主呼吸。
1.若有意识,可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缓解胸痛然后就医。
2.若患者心脏骤停,立刻拨打电话,首选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施救。
著名急救专家贾大成演示AED使用方法↑
3.如果现场没有AED,但现场有两人以上,可以两人轮流进行人工心肺复苏。
著名急救专家贾大成演示人工心肺复苏↑
需要注意的是,有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和有猝死家族史的人,医院检查,降低发生心血管意外的概率。
心源性猝死现象越来越年轻化,年轻人要尽量戒除熬夜、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引发心梗猝死。
文章来源:生命时报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图文整理:FJTL编辑部
点在看,齐分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