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风险,国际脂质专家组(ILEP)发布了针对这一人群的优化降脂声明。
该声明的原则是:对于超高危人群,坏胆固醇(LDL-C)降低应“低一点,长一点,好一点(lowerisbetterforlonger)”,而且强调“快一点,好一点(“theearlierthebetter”)”。
声明指出,除他汀外,依折麦布和PCSK9抑制剂也可取得较好的降脂效果,特别心血管病极高危和超高危患者。
声明称,在很多地方,指南仅仅有学术意义,因为没有有效的药物,患者不能达标,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欧洲指南指出,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一概属于极高危(veryhighrisk)人群,包括:之前发生过ACS(心梗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包括支架和搭桥在内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以及外周动脉疾病。
超高危患者目标值LDL-C1mmol/L
国际脂质专家组声明则建议要采用目标驱动的降脂治疗。并对超高危(ExtremelyHighRisk)患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或应用高强度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后LDL-C仍3.0mmol/L患者提供了特殊方案。
超高危患者是指:(1)最近2年复发性心梗+血管事件病史;(2)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ACS;(3)ACS+多血管床病变;(4)ACS+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5)ACS+糖尿病+至少一种其他危险因素(包括hsCRP≥3mg/L和/或eGFR60ml/min/1.73m2和/或脂蛋白(a)50mg/dl的慢性肾病)。
超高危患者LDL-C的目标值40mg/dl(1mmol/L)。考虑初始使用最大耐受的他汀和依折麦布双重治疗。如果未达到目标,可以在随访时处方PCSK9抑制剂。
其他患者建议LDL-C应1.4mmol/L
对于除外这几种情况的患者,考虑:
(1)对于接受他汀治疗LDL-C2.5mmol/L的患者中,必须加强他汀至最大耐受剂量。对于未接受他汀治疗LDL-C3.0mmol/L的患者,应开始使用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治疗。在每种情况下,都旨在将LDL-C降低50%(目标1.4mmol/L)。
(2)若他汀治疗后LDL-C2.5~7.5mmol/L,或未使用他汀时LDL-C3~7.5mmol/L,应使用最大耐受性的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使LDL-C降低50%~80%(目标1.4mmol/L)。
(3)对于入院时LDL-C7.5mmol/L的任何患者,LDL-C降低80%才能达到1.4mmol/L的目标。因此,医院开始三联疗法(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所有患者应在4~6周后进行随访,并在必要时(如果尚未达到目标)应加强治疗。
中国共识:ACS合并高风险因素者LDL-C目标值1.4mmol/L
与近期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管理临床路径专家共识》相比,该文件建议的目标值更低。
中国共识建议,ACS二级预防,推荐LDL-C水平1.8mmol/L,且较基线水平降幅≥50%。
ACS合并高风险因素患者调脂治疗目标值为LDL-C1.4mmol/L,且较基线水平降幅≥50%。
高风险因素包括:复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糖尿病;心、脑或外周多血管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LDL-C水平≥4.9mmol/L。
来源:[1]BanachM,etal.Optimaluseoflipid-loweringtherapyafteracutecoronarysyndromes:aPositionPaperendorsedbytheInternationalLipidExpertPanel(ILEP).PharmacolRes.Feb16.「下载全文」[1]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管理临床路径专家共识.中国循环杂志,,35:-.DOI:10./j.issn.-..10..「下载全文」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F:FE8, F1:9D73F1E4, F2:4CA6DE6B, F3:54ED, T:, y:FED5DFAF }"h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