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一年四季之首,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植物萌芽生长,动物繁殖,农夫下地播种,养生正当时。
即日起,《大医生来了》栏目推出“春季养生计划”系列特别节目——春季养心。
_刘强·医院心血管内科党支部书记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保健与康复专委会副主委、候任主委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临床擅长冠心病心绞痛、支架术后综合管理、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脏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与康复指导;对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脑中风后、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慢性胃病、胆囊炎胆石症、脂肪肝、睡眠障碍、汗证、亚健康状态等疾病的治疗亦有独到造诣。_chūn
春
jì
季
yǎng
养
shēng
生
春天其实是一个养护心脏的季节,我们都知道心血管疾病是很容易在冬天发生的,但是并不是过了冬天心血管疾病就完全不发生了,所以说春天我们还是要注意预防的,正确预防就从养心开始。春天,如何养心护心呢?
_壹
_中医养“心”
中医强调养生必先养心,养心是保持脏腑功能健康运行的基础,如果心不处于正常状态,血脉闭塞不通,便会影响各个脏腑的功能。由于“心主神明”,故调神即养心。中医养神强调的是“静养”,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安宁,心胸豁达少动怒。
另外,春季是心脏病高发的季节,一定要注意养生,否则便会发病。对于已经患有心脏病的患者来说,春天来了,要注意“既病防变”,这是因为气候的变化往往会刺激血管,常使心脏病患者的病情加重或恶化。
对于没有心脏病的人来说,要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在春天到来时要注意“未病先防”,就是在未患病之前要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
_贰
_·春季如何养心?·
春季保养心脏,重在情志养心,大家在日常做好按时服药的同时,还要注重保持情绪开朗,使肝气及时疏泄,气血通畅,心脏功能就不受影响,身体自然就更健康,春天到了,我们的身体也要气血平顺,生机勃勃。1、增加户外活动。春季是生发的季节,疫情期间可以到避开人流高峰适当增加晨练、或者外出游玩,使全身肌肉骨骼得到锻炼和放松。2、勤喝水。春季干燥,勤喝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还有利于排出身体废物毒素,减轻肝脏负担。推荐可多喝玫瑰花茶,可以疏肝理气,从而达到护养心脏的作用。3、多进食绿色蔬菜,新鲜水果,可进食春季时令野菜,多欣赏户外花草景致,放松心情,可达到疏肝解郁的作用,对心脏有益。4、多补充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E、B族维生素等,饮食中可适当进食肉类及甜食,因春季人们活动量大,消耗也较大。5、保持充足睡眠,保持体力,晚睡(21:00后)早起。6、可以做甩腿、下蹲等下肢运动进行锻炼,根据自身身体情况设置时间、强度。晚上睡前温水足浴15分钟。可按摩太冲穴(在脚背上的拇指和食指骨头交汇处),早晚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平肝气,舒郁结,起到很好的疏肝作用,情志也会愉悦。_叁
_春季吃什么?
1.多吃绿色新鲜蔬果
中医五行认为,肝主青,也就是说肝对应青色。想要养肝,不妨可多吃绿色的食物,春天正是各类绿色植物生发的季节,蔬菜鲜嫩可口,最适合不过了。如菠菜、西兰花、香椿、春笋,豆芽等。各种既富含营养又有疗疾作用的野菜如荠菜、茼蒿、马齿苋、竹笋等。当然初春之际,天气忽冷忽热,适当的吃些葱蒜姜,既助长阳气,又驱寒杀菌。这个时候是阳气始发的时候,处于过度性时期,尽量不食寒凉之物,包括食物以温热为宜,这些都是为身体阳气复苏创造更好的条件。
2.湿气重,健脾胃
饮食上除了多吃绿色蔬果外,亦当适当吃点甘味食物,来滋补中焦脾胃。春天湿气重容易使人受湿邪入侵,只有脾胃健才能让吃进去的食物营养得以吸收,自然抵抗力不差。这类食物如红薯、胡萝卜、番茄、蜂蜜、大枣、桂圆等,既补肝血,又益脾胃。从饮食科学的观点来看,春季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要保持相对比例。
3.哪些食物要少吃呢?
过酸肥腻食物。过酸肥腻食物在刚刚阳气生发的季节却不适合(这里讲的是过酸,适当的酸可增强肝解毒),但是过酸食物助肝气亢奋,中医讲的肝木乘脾胃,另外肥腻之物一样会使脾胃困顿。所以春天以饮食清淡为主,特别是春夏之交。
_肆
_·春季运动切盲目·
_医院
湖滨院区:周一下午(名医门诊)
周五上午、周日上午(专家门诊)
隔周四下午(教学门诊)
下沙院区:隔周二上午(名医门诊)
春季养生你有哪些好方法?
杨宸工作室·综合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