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选自《中华糖尿病杂志》,,10(1):4-67.
自年9月开始,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邀请了心血管内科、精神心理科、营养学、中医学、文献学等相关专家,与本学科专家共同成立指南编写委员会及工作小组,对4年来糖尿病相关领域新的临床证据进行梳理,汇中外精华、融百家智慧,历时一年余精心修订出这本新的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本指南涵盖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血糖监测、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2型糖尿病的运动治疗、高血糖的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代谢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等等内容,本文仅就部分要点提示进行阐述,感兴趣读者可点击中华糖尿病杂志进行免费阅读。
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的策略
要点提示
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B)
如果空腹血糖≥6.1mmol/L或任意点血糖≥7.8mmol/L时,建议进行OGTT(A)
糖尿病前期患者应给予生活方式干预,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A)
血糖控制目标应分层管理,对于新诊断、年轻、无并发症或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及早采用强化血糖控制,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糖尿病病程较长、老年、已经发生过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预防低血糖,并且充分评估强化血糖控制的利弊得失(A)
对于合并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建议采取降糖、降压、调脂及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等综合管理措施,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A)
对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推荐至相关专科治疗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
高血糖的治疗路径
要点提示
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的HbA1c控制目标为7%(A);血压/80mmHg;LDL-C2.6mmol/L(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1.8mmol/L(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BMI24.0kg/m2
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如6.5%,甚或尽可能接近正常)适合于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前提是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B)
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如8.0%)更适合于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B)
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时,应开始药物治疗(A)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是二甲双胍。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A)
一种口服药治疗而血糖仍不达标者,采用二种,甚至三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如血糖仍不达标,则应将治疗方案调整为多次胰岛素治疗(A)
2型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运动治疗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运动前要进行必要的评估,特别是心肺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医学评估(如运动负荷试验等)。
2.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min(如每周运动5d,每次30min)中等强度(50%~70%最大心率,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运动。研究发现即使一次进行短时的体育运动(如10min),累计30min/d,也是有益的。
3.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较大强度运动包括快节奏舞蹈、有氧健身操、慢跑、游泳、骑车上坡、足球、篮球等。
4.如无禁忌证,每周最好进行2~3次抗阻运动(两次锻炼间隔≥48h),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锻练部位应包括上肢、下肢、躯干等主要肌肉群,训练强度为中等。联合进行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可获得更大程度的代谢改善。
5.运动项目要与患者的年龄、病情及身体承受能力相适应,并定期评估,适时调整运动计划。记录运动日记,有助于提升运动依从性。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运动量大或激烈运动时应建议患者临时调整饮食及药物治疗方案,以免发生低血糖。
6.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活跃的生活方式,如增加日常身体活动,减少静坐时间,将有益的体育运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7.空腹血糖16.7mmol/L、反复低血糖或血糖波动较大、有DKA等急性代谢并发症、合并急性感染、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严重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情况下禁忌运动,病情控制稳定后方可逐步恢复运动。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
要点提示
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0%)则进入药物治疗(A)
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泌剂可作为单药治疗的选择,其中二甲双胍是单药治疗的首选(A)
在单药治疗疗效欠佳时,可开始二联治疗、三联治疗或胰岛素多次注射(B)
戳原文,更有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