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找房子、寻人寻物...就点这里!
上周日,李女士带着13岁的女儿敏敏,医院儿科就诊。张萍主治医师在诊治过程中,为敏敏做了骨龄检测,结果显示骨龄为16岁,骨骺已基本闭合。医生表示,敏敏目前身高只有cm,但是从骨龄上看,长高的希望已经很渺茫,对其进行干预的意义已经不大。敏敏从小都坐班级第一排,李女士原以为孩子矮可能是晚长,因为其夫妻身高都不矮。如今,等到李女士想要为敏敏做些什么,却没有机会了,真是悔不当初。晚长是每个矮小儿童家长的美好愿望,每个家长都希望后面无需治疗会自然完成追赶。但事实真的会这样吗?每个孩子都是晚长吗?
如何科学鉴别孩子是否晚长?骨龄是鉴别孩子是否晚长的重要指标,骨龄可真实地评价孩子的生物年龄,客观地评价孩子身高的增长潜力。晚长孩子的骨龄通常正常或落后于生活年龄,如果孩子生长激素水平正常,骨龄稍落后,排除其他疾病,其父母有晚长史,则可能提示体制性青春期延迟(晚长)。
什么是矮小症?矮小症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1.88SD)。身材矮小有什么影响?对于父母来说,掌握孩子身高增长的规律,有助于早期发现孩子身高的异常,以便早些采取相应治疗或干预措施。孩子的每个阶段,包括婴幼儿期、青春期前、青春期,都有各个阶段对应的身高增长规律。身高(长):具有连续性及阶段性出生50厘米
1岁高峰期75-76厘米
2岁85-87厘米
2岁至青春期前5-7cm/年
如果年生长速率<5cm/年,则会引起身材矮小
青春期是第2个生长高峰,可长高20-28cm
青春期每年增长低于6.5cm,则提示孩子存在生长速度减慢
孩子生长发育的每个阶段都是不能相互替代、相互弥补的,即使是“晚长”的孩子,他的生长速率也是与正常孩子相当的,因此绝不能简单的判断孩子是晚长,往往个等待晚长的孩子,97个丧失了长高的机会。
避免晚长落空,家长能做什么?定期监测身高、骨龄及青春发育状况。
每3-6个月给孩子测量1次身高(不宜太频繁,间隔时间太短,身高无明显变化,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并记录下来,或绘制生长曲线图。对3岁以上的孩子每年测1次骨龄,青春期可半年测1次骨龄,并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