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酷暑,
除了靠空调“续命”,
还有不少人喜欢用冷饮解暑!
然而,
这个看似非常解暑的方法,
因为错误的“打开方式”却让人丢了性命!
据福建卫生报报道,
福州19岁的男生小辉(化名),
今年高考结束后每天打篮球,
流一身汗后喝一瓶冰饮料。
近日气温飙升,
小辉依旧打完篮球后拿起一瓶冰饮料猛喝,
但不到五分钟,
小辉开始感觉到胸闷,
紧接着就是一阵阵胸痛,
休息了一会儿反而越来越严重。
同行的球友赶紧拨打急救电话,
小辉随后被诊断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
经抢救无效身亡。
网友除了表示惋惜,
也以自己和身边人的经历提醒:
运动后真的不能猛喝冰水!
事实上,这类悲剧已不是第一次发生,
夏季运动过后,
因喝冰水、冰饮料后发生猝死的类似事件还不少。
年7月17日,
九江一名男子在运动后吃夜宵的过程中,
突然猝死,
网上流传死因为他运动后喝了冰饮料后突发疾病。
死者生前的球友称,
当天晚上他们一起踢完球之后,
就相约在阿连烧烤吃宵夜。
这位球友表示,
死者当时坐在那状态就不是很好,
所以没有喝酒,
只拿了一瓶冰镇饮料喝,
喝的也不是可乐,而是尖叫。
哪知没喝几口就倒下去了。
他们立即拨打了,
赶到把人抬上救护车,
医院就去世了。
在急救中心获悉,
男子的死因并不像网上流传的那样,
具体死因需要鉴定。
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是心源性猝死,
其次考虑脑源性的中暑这些病因。
医生建议,
运动过后如果身体出现不适,
比如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头晕等这些症状,
应立即停止运动,
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而四十岁以上的人,
做一些竞技性的运动需要格外谨慎。
沪50多岁男子羽毛球场猝死!
早在年10月17日,
上海就发生了一起类似的事件,
在徐汇区一游泳学校的羽毛球场地上,
一名50多岁的男子在打球途中突感不适,
躺下休息,情况医院,
最终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上海36岁男子打篮球后再也没醒来
年7月27日,
上海一公共篮球场上也发生一起猝死事件,
一名年仅36岁的男子
早晨5点多前往一滨江公共篮球场打球,
据家属介绍:
8点50分左右,
该男子突然在车内打电话给妻子称
自己“心口不舒服”呼唤妻子前来帮助。
其妻急匆匆赶赴现场,
发现丈夫已经躺倒在车辆驾驶室上
已经一动不动。
这医院抢救,
医生在抢救室内连续做心肺复苏,
但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所以夏天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
一定要保证自己的身体能够吃得消。
不要为了达成每日的健身目标
而在过于疲惫的情况下强行运动,
这只会对自己的身体带来损害。
也不要在运动后为了爽,贪凉喝冰水,
要保护好自己。
为何一瓶冰饮料引发急性心梗?
因为在夏季气温高时,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如果在剧烈运动后,马上喝大量温度极低的冷饮,或是即刻吹空调、洗冷水澡,在这些刺激下就可能导致全身血管立即收缩痉挛,血压突然升高,血液黏稠度增高,出现凝血,引起血管堵塞,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同时,高温本身就是猝死的诱发因素,应当尽量避免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剧烈运动。如果避免不了,那应该注意补充水和电解质,少量多次补充常温的淡盐水,同时注意通风,尽量降低体感温度。
怎样预防心梗?
心梗的病发因素主要跟三高以及吸烟、高龄有关,年龄大了之后运动能力下降,心梗的风险就会增大。
医院心内科医生王翔飞:“心梗病发主要和几个因素有关,也就是大家俗知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再加上吸烟,主要是这四种影响因素。剩下的因素影响比较小一点,比如平时不常运动,心梗病发的几率都会增大。心梗和年龄也是挂钩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高。”
热天运动后不宜立即降温。无论是饮用冰水、吹空调还是洗冷水澡,都会快速带走人体热量,引起血管的迅速收缩乃至痉挛,增加猝死风险
夏天如果实在想喝冰饮料要注意什么?
①运动后休息3~5分钟,心率相对平稳后再喝冷饮。
②若忍耐不住,可把冰镇饮料先放在温水中1分钟左右,待回温些许后再喝,而且要小口慢饮。
夏季有哪些习惯
会诱发心梗?
一、室内空调温度不宜太低,特别是有办公室午睡习惯的人群,温度设定过低增加心梗的风险;
二、平常怕冷的人,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阳虚体质,在空调房内,应适当加衣;
三、不要暴饮暴食,海鲜等性寒的食物少吃;
四、过劳、过度体育活动,以及情绪过度紧张、激动、愤怒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肌耗氧,诱发心梗。
来源:福建卫生报、科普中国、新浪微博、宣克炅、青年报
原标题:《高温天猝死频发!19岁高考生运动后,猛喝冰饮料不幸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