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中医人,周光白。今天咱们来聊聊冠心病、心绞痛。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52岁。
这个人啊,三年前就确诊为冠心病。最近这半个月以来,他开始频繁发作胸腹闷痛,伴随心悸。尤其是那种胸部心前区闷痛的感觉,多次让他感觉命不久矣。
什么时候爱犯病呢?这就是每天下午四点左右。
为了改善症状,半个月以来,医院。大家的诊断,比较一致,这就是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胸痛,其实就是心绞痛表现。但是,相关的西药用下去,包括治疗冠心病的常用中医方剂用下去,无效。
治不好怎么办?那只能先回家养着吧。在医院开的药,一兜一兜地往家背,小心翼翼地摆放好。说不定,犯病的时候,这些药能救命啊。
可这么下去,总不是办法。最后,家里人还是决定带他看中医,想办法调理。
调理什么呢?后来就发现,患者睡眠不好,大便不成型,成天神疲乏力。得了,调理一下这方面的问题吧。
于是,去看中医。
刻诊,患者舌质淡胖,苔薄腻而滑,脘腹部位喜温喜按。两侧的脉象,沉细而结代。整个人神情疲惫,面色略萎黄。当时,患者胸腹闷痛的问题依然存在。
追问病史,患者表示,从前确诊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苍术、白术、川朴、陈皮、砂仁、姜夏、制附子、党参、茯苓、木香、甘草、生姜。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以后,惊喜地发现,大便成形,食欲恢复,腹部似乎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同时,心胸闷痛和心悸之感好转大半。这时候,原方不变。患者用完,诸多症候完全消失。就连之前偏高的血压,也基本恢复正常了。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里的门道。
方中,苍术燥湿运脾,厚朴和陈皮行气除湿。
党参和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健脾除湿。
制附子温补脾阳,姜半夏燥湿化痰,木香和砂仁理气止痛。
这么一来,燥湿运脾,温中调气,患者脾胃虚寒、痰湿中阻的问题自然得以改善。
但问题是,这么做,为啥会让患者顽固的心绞痛,也跟着好起来呢?
答案,还是那句老话,这就是李东垣所讲的,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胃不足,气血生化乏源,那么患者的心气心血就不足。湿从中生,上犯心胸,也会阻滞心气心血的运行。两相叠加,患者就容易发为冠心病、心绞痛。
其实啊,你还可以这么想——人的各种正常功能的发挥,就是长在田野里的草木。草木繁茂与否,要看土壤。而脾,属土,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它是滋养所有草木的基础啊。脾胃衰,土壤不好,草木必然衰败。人身上的各种功能,也就必然不佳。
所以说,从中医理论的角度看,用一把白术这样的中草药,就能巧妙治好冠心病,这个事儿一点都不奇怪。它实在是中医基本理论规律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