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王先生今年45岁,是一家企业的领导,他平时身体一向健康,每年都体检,都没发现什么问题,所以,偶尔有一些小病小痛,他从来都没放在心上,觉得自己一定能扛过去。
两个月前,王先生出现活动后胸部和咽部不适,尤其是慢跑的时候,于是他就没再跑步了。有一次电梯坏了,他爬楼梯上去的,也发现自己胸闷难受,但休息了一下就又好了。
后来,王先生刻意改变了运动的方式,每天不再跑步,就正常速度地走路,也没再爬楼梯了,活动后有胸闷不适他就干脆停下来休息,也不熬夜,作息规律。
过了一段时间,王先生就算慢慢地走路,也会出现胸闷憋气的感觉了,咽喉部还出现紧缩感,每次发作也就几分钟,几分钟过后又很快缓解了。他以为是那段时间自己工作太累的缘故,于是有意调整了工作的节奏,自己适当地放权,将一些事情分配给了下属去做。
然而,后来有几次,王先生上厕所解大便的时候,也会发生胸闷憋气,咽部紧缩感,同时还出汗,他想着自己最近便秘,也没放在心上。有一次半夜做梦醒了也出汗了,发现自己胸闷,王先生想着可能是梦境的原因,也没引起重视。
直到前几天的一次午饭时候,王先生再次胸闷憋气,咽部紧缩感,胸痛出汗,他没有吃饭,马上躺倒床上去休息了,休息中他仍然持续不舒服,可是他还是一直忍着,忍不住的时候就让老婆给他拿了一点家里的药吃了。
老婆看他的样子有点担心他,几医院看看,但是都被他拒绝了,他说他的身体他清楚,没什么大碍的,这一段时间一直都是这样,每次休息一下就好了,让老婆不要担心。
到了晚上快11点时,王先生想起来上厕所,突然站不起来了,勉强撑着脚刚一着地整个人就倒到地上去了,把还在书房加班的老婆吓了一跳。老医院。
可是,医院门口,王先生就不行了,王先生被诊断为心梗,心源性休克。尽管医护人员尽全力抢救,仍然没有救回王先生。
事后通过与王先生老婆交流,医生们分析着王先生的病情,一致认为王先生其实最少有3次救命的机会的,可惜的是他都错过了。
第一次救命的机会是,王先生活动后有胸部和咽喉部不适紧缩感的时候。
这个时候如果王先生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医院,有经验的心血管医生,一般都能考虑到心梗,会给予及时的处理和治疗建议,从而避免心肌梗死。
活动后出现胸部不适,咽喉部紧缩感,这是比较典型的心绞痛的症状,要引起重视,不要以为单纯地就是活动引起的,医院检查一下。
第二次救命的机会是,王先生慢慢地走路也会出现胸闷不适,咽部紧缩感的时候。
这个时候其实也是心肌梗死在报警,如果王先生能够引起重视,医院看看,做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也是能够避免心肌梗死的。
可惜,王先生的老婆好几次建议都被王先生拒绝了,他对自己的健康有着盲目的自信,认为自己还年轻,这么多年身体一向健康,没出过任何问题,所以没有重视。
第三次救命的机会是,王先生去世当天,吃午饭时再次出现胸闷憋气,咽喉部紧缩感,还伴有胸痛出汗,医院,而是选择自己躺下休息,自服药治疗,一直拖到晚上11点医院。
可是这个时候已经太晚了,距离发病已经过了太长时间,早就错过了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其实,如果王先生能够在吃饭的时候,医院,而不是自己吃药,或第一时间打,那么就算发生了心肌梗死,也还是有机会的,不至于被耽误了抢救。
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一般表现为严重的胸部压榨性憋闷感和疼痛不适、大汗淋漓、头晕、心慌甚至休克等。活动后胸部不适,咽喉部紧缩感,出现剧烈胸痛、上腹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为心梗的先兆表现。要及时就医,尽早诊治,避免贻误病情。
长期抽烟酗酒,久坐不动的,肥胖的,饮食不健康的,经常熬夜和各种压力大的,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患者都是高危人群,出现典型的症状一定不能大意了。
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还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心梗预兆,我们也要多了解一下。
1.胸口有束缚感,要当心是心梗的前兆。
曾经有一个患者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感觉胸口像是被人用东西捆绑了一样,有束缚感,一直检查不出来问题,医院挂了一个有名的心血管专家的号,确诊心肌缺血,进一步检查发现,果然是心血管发生了堵塞,及时正规的治疗之后,患者的症状消失了。
2.肩膀痛。
临床上肩膀痛经常会被误诊为肩周炎,很多人会按肩周炎治疗,但是有经验的心血管医生一般都会建议患者再做一下心血管方面的检查,有可能会是心肌梗死的征兆。
3.牙痛。
医生提醒牙痛也不能小看了,特别是对于高危的人群,要排除心肌缺血的问题,曾有患者经常发作右下颌牙痛,去口腔科检查过很多次都没有发现问题,后来医生建议他去看看心血管内科,医生检查诊断为心肌缺血,治疗后牙也不痛了。
4.头疼。
高危人群有头疼的,也要注意可能是心梗的征兆。如果出现头疼的,医生建议做心血管方面的检查,千万不要拒绝,医生是在排除心血管方面的问题。
对于心梗,我们不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