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无旁骛创新为人民健康服务

本文转自:临沂日报

□临报融媒记者范文义

胡志英

通讯员刘玉民杜永武

“科研从来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水滴石穿才是正途。几十年如一日做好一个产品,就是对人民健康最大的负责,也是对自己内心最大的回报。”在6月22日举行的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鲁南制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贵民代表全省科技工作者发言。

坚守这种精神,张贵民30年来奋战在研发一线,和团队研发出50余种新药,以产业化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国外技术壁垒,使中国制药产业化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或领先。他执着地带领企业走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让这个成长在沂蒙山腹地的企业成为业内翘楚。

他说:“做药就要几十年如一日,老老实实做好基本功,把药品的每一个方面通过创新打磨得无可挑剔,满足老百姓健康需要。”

坚守科研一线

打破壁垒推动行业进步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要有“耐得寂寞、坐得冷板凳的研究精神”,这是张贵民做研发这么多年最深刻的体会——他曾带领团队30年专注“欣康”的研发。

“欣康”单硝酸异山梨酯用于冠心病的长期治疗、预防血管痉挛型和混合型心绞痛,也适用于心肌梗死后的治疗及慢性心衰的长期治疗。鲁南制药于年立项开发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mg),年7月取得新药证书及生产批件。或许在很多人眼里,上市就是一个药品的终点,但在张贵民这里,上市仅仅是开始,其背后的研发依然不会停止。在药品的质量上,他追求极致,带领团队对“欣康”及原料药持续打磨、优化,每一项变更的背后,都有成千上万次的实验数据支撑。

《中国药典》规定单硝酸异山梨酯原料药杂质限度不得超过0.5%,为了进一步保证药品的安全性,鲁南制药要求将原料药杂质限度严控到不得超过0.3%,而实际杂质水平通常在0.1%以下。不仅仅是原料药,“欣康”的内控标准与《欧洲药典》和《美国药典》的杂质限度要求相比,既控制硝酸盐的含量,又控制异山梨醇的含量,且检测方法更优,限度要求更低。

自年申请第一项专利以来,张贵民带领团队一直保持该产品的持续创新,几乎每年都有专利成果产出,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心脑血管类优秀产品品牌奖等殊荣。“欣康”片剂和缓释片分别于年和年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其原料药也获得美国FDA认证,远销国外。而单硝酸异山梨酯片一致性评价的参比制剂(原研制剂)使用的原料药,来自鲁南制药,这再一次验证,鲁南制药在“欣康”原料药方面的品质已经成为国际标杆。

凭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张贵民和他的团队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开发了细胞定向转化多元醇技术,实现多元醇高效定向转化的产业化;作为第一完成人构建了奥利司他生物发酵制备体系,以基因工程定向改性生产菌株,建成国内外领先的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成为全球最大的奥利司他生产基地;作为技术负责人开发替吉奥项目,突破了固定剂量复方制剂的技术壁垒,在全球首次全合成特定杂质对照品;作为技术负责人开发克拉维酸钾项目,通过基因工程改造、优化发酵过程调控等构建克拉维酸钾新制备体系,产品指标和产能世界领先。

30年来,他主持和参与国家计划、国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集成与创新开发50余种国家级新药,获国家发明专利件、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主编专著2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篇。尤其在产业化重大创新和突破行业瓶颈性共性核心技术方面,有力促进了我国医药行业的技术进步。

创造一流条件

带领企业走在创新前沿

日前,山东省发改委公布的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名单中,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药物新制剂研发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建设,再次让鲁南制药成为破解行业发展技术难题的“领头羊”。

鲁南制药中药制药共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先后制定国家药品标准23个,其中11项已经发布,引领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截至目前,鲁南制药共建有5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山东省药物国际化工程实验室等11个省级研发平台。以这些平台为载体,紧跟科技前沿、瞄准市场需求、整合行业资源,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同时,他组建了梯次型创新团队,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双管齐下,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泰山学者岗位等,以及百万年薪的“首席科学家”岗位,吸纳和聘任高层次人才,带动企业科研团队快速成长;构建了适应型创新机制,主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依托企业产业化优势,融入、整合社会资源,前端探索基础研究,后端扩展临床研究,打造跨行业服务体系,构建“医学——制药——流通——健康”链条,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科研投入上更是大手笔,科研经费不设上限,年前四个月研发投入5.23亿元,同比上升54.7%,年研发投入12.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以上。

近日,鲁南制药新时代药业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获批上市,成为全国第5家、公司第2款上市生物制品。目前,鲁南制药有9款创新药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横跨中药、化药、生物药3大领域;31个品种过评(7个为首家),4个品种拟纳入第七批集采;14个品种上市注册申请及12个品种一致性评价补充申请在审。

科研人员出身的张贵民,深知科技创新对企业尤其是一家药企的巨大价值和意义。作为管理者,他从平台、人才、投入等方面一起入手,让鲁南制药始终走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鲁南制药集团现已发展成为集中药、化药、生物制药的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目标“健康世界”

胸怀家国向着理想迈进

作为一家制药企业带头人,张贵民认为,最好的医学可能不是治好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他把目标瞄准“健康中国”乃至“健康世界”,从“治病”转向让人“少生病”“不生病”。

他从做强中药入手,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指引,持续发展中药,深耕大健康产业。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十四五”规划也明确要大力发展中医药。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大中医药振兴发展支持力度,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张贵民做强中药的信心更足,步伐更快。他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鲁南制药响应‘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将‘治未病’理念融入公司发展战略,包括免费提供医疗服务和健康咨询服务、打造首荟健康管理中心健康养生全服务链、研发治未病系列产品等。”

他带领企业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立足中药产业发展需求,集聚余名高精尖人才团队,紧紧围绕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共性关键技术,联动百余所高校院所,建起中药制药共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总投资超10亿元,占地平方米,是国内中药制药共性技术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年6月成立的首荟健康管理中心更是处处彰显着张贵民构建发展新格局、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心与信心。这里有崭新的健康模式——首荟大药房,有崭新的休闲方式——首荟健康茶饮,有崭新的销售模式——首荟商城。

张贵民说,作为一名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民营企业家,产业报国、造福社会一直是他矢志不移的追求。

手握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证书,张贵民说:“希望通过我们所有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让我省的‘十强’产业真正强起来,我们山东人的科技腰杆真正硬起来,齐鲁大地人民得到的实惠更多起来,切切实实享受到科技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实惠和便捷。这也是我们所有科技工作者最实实在在的期望和梦想。”




转载请注明:http://www.hyslw.net/yfzl/636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