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非,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专业,本科,中医骨伤主治医师。曾先后师从河北针灸泰斗高玉春、天津针灸大家廉玉麟,年拜入陈师冰台门下,年成为立新七针入室弟子,同年8月到重庆巴南陈立新针灸诊所执业坐诊,现为重庆巴南立新七针中医门诊部医生,重庆巴南立新七针针灸研究所培训部主任。立新七针疗法讲师班主讲师之一。
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荥;注于太渊,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俞;行于经渠,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入于尺泽,尺泽肘中之动脉也,为合。
手太阴经也。《灵枢·本腧》
一、定位:
师父教导我们“穴位”并非是教科书上的死教条,更不是经络人或者经络图上的那个点。穴位应当是活的,需要我们针者实地考察,才能确定的一个范围。现在我们来看手太阴肺的这五个穴。
少商: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
鱼际:手掌一侧为白肉,手背一侧为赤肉,赤肉与白肉之间的边际为鱼际,实则贴着第一掌骨的前缘中点。
太渊:在鱼际后一寸,凹陷之中。当我们手腕做屈伸时,把指头放在腕横纹桡侧端处可以感觉到凹陷。此穴当在此处。
经渠:在寸口中,不停的跳动并不固定,当桡动脉在寸口处搏动最明显的地方。并且气血从经渠这个地方就潜入于里了。
尺泽:就是在肘中的动脉。
二、《内经》中所提及的功效
1、释名:五音配五行为:宫—土,商—金,角—木,徴—火,羽—水。
肺也属金。而少商又为古琴之第七弦。
从《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我们又看到有上商、右商、左商、及少商。因此“商”代表肺金。“少”代表次序,而且是代表最后,最末的意思。少商穴就是表达此穴是肺经的最后一个穴。
附:
“金形之人比于上商,似于白帝,其为人方面白色、小头、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发踵外,骨轻。身清廉,急心静悍,善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手太阴敦敦然,釱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上,廉廉然。右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下脱脱(tuì)然。左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上监监然。少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下,严严然。”《灵枢·阴阳二十五人》
、功效
“黄帝曰: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补客主人,取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灵枢·口问》
在这一段是讲人为什么会耳鸣?是因为耳是宗脉的汇聚之处,当气虚时,气下陷,营气则不能上济,宗脉失于濡养就会耳鸣。
怎么办呢?要补客主人。
为什么要补客主人呢?这里的客主人是指耳前的动脉,其搏动的强弱代表着宗脉气血的强弱。客主人是个窗口,耳部宗脉气血强弱的窗口。
怎么补呢?取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此处就是少商穴。
为什么取少商穴呢?
我想有两个理由:其一,肺主气,少商穴作为肺经的穴有补气振奋宗脉的作用。其二少商穴是属木的井穴,客主人也是属木的,属于胆经的。
1、鱼际白肉有青血脉者,胃中有寒。《灵枢·论疾诊尺》
、“厥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渊。”《灵枢·厥病》“徒居”:无业闲居。“作”:人突然站起。
这种“肺心痛”平时闲躺着就会发病,当活动或者突然站立时,心肌需氧量增加此时症状加重,这极为类似现代医学所讲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应属心气不足所引起。肺主气,司呼吸,整体病机为心肺气虚。取穴是鱼际、太渊。说明此二穴有补气,增强心肺功能的作用。
3、“热病,而汗自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都、太白。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汗出大甚,取踝上横纹以止之。”《灵枢·热病》
肺主皮毛,鱼际、太渊有解表发汗祛热邪的作用。
4、“黄帝曰:何为逆而乱,岐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乱于肺,则俛仰喘喝,接手以呼····。
黄帝曰:五乱者,刺之有道乎?岐伯曰:有道以来,有道以去,审知其道,是谓身宝。黄帝曰:善。愿闻其道。岐伯曰:···气在于肺者,取之手太阴荥···”《灵枢·五乱》“悗”:烦闷。“俛”:俯的异体字,屈身,低头。
当出现营气卫气互相逆乱,并且这种逆乱发生在肺时,表现为呼吸困难,张口抬肩,前俯后仰。这时也可以用鱼际,使营气、卫气有道以来,有道以去,各行其道,平顺气机。
阳中之少阴,肺也,其原出于太渊,太渊二。《灵枢·九针十二原》
肺的原穴:太渊。
其余的作用同鱼际的、3条。
《咳论》中,肺经咳嗽,伴有浮肿者,取经渠。
此处有动脉,《素问·刺禁论》中提到若深刺会导致前臂不能屈伸。《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若是此处动脉搏动消失,肺气败亡,人死不治。
《非系列》一古人是如此安排十二正经的
《非系列》二十二正经是如此交接的
《非系列》三关于督脉
《非系列》四冲脉
《非系列》五任脉《非系列》六经筋《非系列》七人体的赤道——带脉
《非系列》八阴跷脉阳跷脉——卫气出入之桥梁
《非系列》九提纲挈领十二经之阴维脉阳维脉《非系列》十五输穴之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