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下面由我们组与大家共同探讨心悸病心脉瘀阻证的辨证论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病例:
从这个病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患者有心悸、心前区疼痛,特别是从患者“痛时如针刺,唇青,舌质紫暗,舌下络脉青紫,脉涩“这几个点,我们可以推断出患者的病证有瘀血的存在。
其实这个患者的病证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与大家探讨的心悸病,心脉瘀阻证。
心脉瘀阻证的主要症状,包括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本证究其病因,黑犀牛还是在一个“瘀”字上。瘀血,最直接导致的,就是图中红字部分的诸症。心脉瘀阻,由于瘀血的存在,正常的血也会有所亏虚。气滞和血瘀,这是两个互相影响、关系密切的病理因素,心脉瘀阻,气血不通,胸中的阳气则也郁遏不振,当然如果病程较长,久病伤正,人体本身的正气也会有所消耗,导致气虚。血瘀血虚,心神失于濡养,则可见心悸不安;气滞血瘀,胸阳不振,则会见到胸闷不舒。
在分析完病因病机后,我们就制定相对应的治法。首先,对于心悸病,最主要和直接反应出的症状,即心悸,我们相应采用安神的方法,药物可以选用龙骨、牡蛎这一组常用的药对;针对血虚,我们可以选用当归生地滋阴养血;针对最核心的血瘀的问题,我们可以选用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等药物活血化瘀;针对气滞,我们可以选用香附、青皮、延胡索等药物理气行滞,同时这些药物也有止痛的作用,可以很好地解决疼痛这一问题;针对阳郁胸闷,我们可以选用桂枝、甘草这一组常用的药对起到通阳的作用,这就是大家熟悉的“辛甘化阳”。综上所述,我们确定的治疗大法为:活血化瘀、理气通阳、养血安神,可以选用的方剂为下面给出的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是大家之前学习过的《伤寒论》中的一张方子,“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本方主治心阳不足之烦躁证。
我们回来再看这个病例,患者见心悸气短,心前区疼痛、胸闷、唇色青、舌质紫暗、舌下络脉青紫,脉细弦略涩。在经过之前的讲述后,我们可以知道患者是一个心脉瘀阻型心悸病。这个病例选用的是通脉活血汤加减,方中也用到了生龙骨,起到重镇安神的作用,整体的原则和思路和我们刚刚讲到的桃仁红花煎合桂甘龙牡汤是差不多的。
具体结合临床时,我们药根据患者实际的情况进行药味的加减。当见到胀闷、善太息的气滞表现时,我们可以配伍柴胡、枳壳;当兼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的气虚表现时,我们可以配伍黄芪、党参、黄精等药物;如果见到唇色淡白、爪甲无华、面色淡白或萎黄、毛发干枯、肌肤干燥、头晕、失眠、多梦、易惊、健忘、妇女经少色淡等血虚的症状时,我们可以加何首乌、枸杞子、熟地黄等药物养益阴血;若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阴虚表现时,我们可以配伍麦冬、玉竹、女贞子等药物;当见到阳虚表现时,我们可以加附子、肉桂、淫羊藿等药物温阳;若络脉痹阻,胸部窒闷,可加沉香、檀香、降香等药物;若痰浊壅滞,胸满闷痛,苔浊腻,加瓜蒌、薤白、半夏、陈皮等药物;若患者胸痛甚,可加延胡索、五灵脂、蒲黄、三七等行气活血止痛。当然,本证亦可以使用大家非常熟悉的血府逐瘀汤,配伍安神药物来进行治疗。
今天我们学习的心悸病中有心脉瘀阻这一证型,而上节课我们学习的胸痹心痛中也有心脉瘀阻的证型。针对这种异病同证的情况,我们需要对这两者进行鉴别。
为了方便记忆,大家可以参考一首我们自己创作的歌诀:
心脉瘀阻悸不安,治与桃仁红花煎。
再合桂甘龙牧汤,化瘀通络顺气善。
桃仁生地赤归芎,香附青皮丹参延。
桂枝甘草心阳通,龙骨牡蛎心神安。
主要内容讲完后,我们接下来进行一些拓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活络效灵丹。活络效灵丹是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记录的一张方子,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气血瘀滞,心腹疼痛,四肢疼痛,跌打瘀肿,内外疮疡,及症瘕积聚等。方用当归、丹参、生明乳香、生明没药各15g,常在心脉瘀阻、疼痛明显时使用。这里大家也许就会有疑问:次方应当是一个治疗心脉瘀阻证胸痹心痛病的方剂,为什么在这里提到呢?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过如下的论述:(如图)
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心脉痹阻证的文献研究结果。回顾和收集近20年来研究心脉痹阻证及其亚型的文献中的病案,提取其中的四诊信息、辨证分型、处方用药等。统计结果显示:
1)在篇文献中,共收纳个病案,在出现的10种疾病名种,主要以冠心病(例)、病毒性心肌炎(26例)、心律失常(20例)。
2)心脉痹阻证的不同亚型中,瘀阻心脉出现的频次为53,频率为33%;痰阻心脉出现的频次为51,频次为31%;寒凝心脉出现的频次为22,频率为14%;心脉气滞出现的频次为36,频次为22%。
3)使用频次较多的方剂为:血府逐瘀汤(39次)、瓜蒌薤白半夏汤(26次)、柴胡疏肝散(11次)、枳实薤白桂枝汤(9次).
4)瘀阻心脉常用药:
活血药——红花、桃仁、川芎、丹参凉血药——生地、赤芍补气血药——甘草、当归其中最主要以生地配伍他药。5)痰阻心脉常用药:
理气化痰药——半夏、瓜蒌、薤白、陈皮活血凉血药——丹参、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其中主要以桃仁、红花配伍他药。6)寒凝心脉常用药:
温里散寒药——桂枝、附子、细心理气化痰药——枳实、薤白、瓜蒌活血补气药——丹参、川芎、甘草、黄芪其中最主要以附子、厚朴、丹参、、枳实来配伍他药。7)心脉气滞常用药:
理气活血药——枳壳、川芎、丹参、赤芍、桃仁、红花、香附
发散药——柴胡
补气血药——甘草、当归、白芍
其中最主要以桃仁、红花配伍他药。
8)主要症状:
瘀阻心脉证——胸闷、心悸、脉涩、胸痛、气短、脉细、脉结代、心痛、刺痛、舌暗红或紫暗、乏力倦怠痰阻心脉证——胸闷、气短、心悸、体胖、纳差、胸痛、苔白腻、脉滑寒凝心脉证——气短、心悸、胸痛、胸闷、舌淡苔白、背痛、肢厥身凉、面色苍白、牵掣痛、脉沉心脉气滞证——胸闷、脉弦、舌暗红、胸痛、心悸、失眠、苔薄白、心痛、喜太息、背痛、舌有瘀斑9)药——症相关性:
心脉瘀阻证:黄芪——自汗、气短痰阻心脉证:赤芍、川芎、桃仁——舌紫暗寒凝心脉证:枳实——舌淡心脉气滞证:甘草——失眠通过对心脉痹阻证不同亚型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心脉痹阻证不同亚型常用的方剂、药物、配伍,临床常见症状,以及药物与症状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心脉痹阻证不同亚型的辨证论治提供了参考。
我们组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欢迎大家提出建议、批评指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