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你心脏还好吗

今天小编来给大家聊一聊有关心脏的知识,也是近年来大家发现新闻上频频报道的--有关年轻人猝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的问题。甚至很多都是平时身体健康的人,却因为上班、下班熬夜、劳累也逃不过心梗猝死的魔爪!这是问什么呢?小编来告诉你!

什么是猝死?

世界卫生组织将猝死定义为:平时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在医学上,猝死分为心脏性猝死和非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

因心脏原因而引发的猝死。最常见的疾病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多死于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发作时来势汹汹,短时间内就会死亡。一旦发生,有效营救时间非常短暂。我国每年约55万人因心源性猝死离世,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人猝死,抢救成功率不足1%,等同于减损一座中等城市人口。

-非心脏型猝死

指心脏以外原因导致的死亡,比如支气管哮喘、脑出血等。

为什么年轻人更容易发生猝死?

据统计,约80%以上的猝死为心源性猝死。

老年人由于基础疾病的病程长,常见的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扩散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等等。反复的发病,身体机能就会有一种耐受或者代偿。

而对于年轻人,由于心脏没有形成代偿保护机制,很多人因急性心肌梗死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比如,室颤就相当于心脏骤停,瞬间失去意识导致猝死,电除颤是急救猝死的最有效手段。

相对于老年人,年轻人发生心梗时更容易猝死。

猝死正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一些调查也显示,我国中青年人心血管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年11月以来,据最新中国心衰流行病调查显示,我国大于35岁的居民中,心衰患病率为1.3%。对比年的全国调查结果,心衰患病率较15年前增加了44%。

年轻人缺乏“心肌缺血预适应”

经历了血管老化,高血压、心脏病的老人,有一个“缺血预适应”的过程。他们在平时就可能出现心肌缺血,身体通过建立新的侧支循环和其他代偿方式,已经相对“适应”了这种情况。

而青年人多没有这个过程,一旦发生心梗,心肌缺血的程度可能更严重,猝死率高。

牢记5个猝死预警

猝死看似突发,实则有迹可循,并非完全不可预防,多数患者发病前1~2周就会有蛛丝马迹:

01、与活动相关的胸痛

如果症状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可能为心绞痛发作,要警惕发生急性心梗猝死。有的患者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的胸痛表现,可能是胸闷难受、肩膀疼、后背疼、胃疼、牙疼等。

02、不明原因的症状改变

若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出现症状发作次数增多、症状加重、不易缓解等,要高度警惕心梗。比如以前吃1片药可缓解症状,现在吃2片也不管用,以前休息5分钟就好,现在要休息更长时间等。

03、毫无征兆的心慌胸闷

没有心脏病的人突然出现胸闷、心慌、不明原因的难受;不活动时也憋闷、喘气困难;每天规律胸痛,比如吃饭后、睡觉前等,也要怀疑可能是心肌缺血,要及早检查治疗。

04、头晕乏力、心慌

熬夜后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表现,要高度警惕可能是心血管、神经系统在呼救。

05、黑懵、晕厥

心脏病患者出现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厥,医院查明病因。

如何有效预防猝死?

为什么看起来挺健康的年轻人会突然猝死?因为只是「看起来健康」。

电梯坏了,自嘲说今天可算运动了一次,

听说手机屏幕辐射大,换了张绿色的壁纸,

凌晨三点转发遥远城市有人猝死的新闻,再给自己定了五个起床闹钟……

很多年轻人生活不规律、劳累、熬夜、吸烟喝酒……身体没有得到充分休息,心脏这个重要脏器易在过度激发的情况下到达极限而崩溃。

就如同一辆机动车,经常跑长途,但又不定期保养,出了小问题也不修理,就可能随时报废。我们的身体也一样,做好以下日常养护,才能不让它处于崩溃边缘。

定期体检

普通人群每年要进行心电图、抽血化验等规范体检,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心肌病等基础疾病、“三高”、心源性猝死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医院进行全面心脏检查,评估猝死风险,做出预防和治疗决策。




转载请注明:http://www.hyslw.net/yzyy/634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