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路仁心李时珍中华药圣济世人

中华药圣济世人

李时珍

引言

李时珍,医中鸿儒,本草巨擘。为考察药物,他踏遍千山万壑,穷搜博采,删削订正,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册,稿三易而成《本草纲目》。一生心血著皇皇巨著,一心为民谱济世英名。李时珍选择了一条不为人所称道的道路,背离了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坦途”,怀揣着一份救死扶伤的梦想,格物明理、济世寿民,成为传承中华医药学的一代宗师。

人物介绍

李时珍(~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明代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药物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嘉靖四十四年(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南直隶、河南、北直隶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解决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年)完成了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被后世尊为“药圣”。

经典方剂

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图片

1

高良姜丸

高良姜4两(切片,分作4分:1两用陈廪米半合炒黄,去米;1两用陈壁土半两炒黄,去土;1两用巴豆34个炒黄,去豆;1两用斑蝥34个炒黄,去蝥),吴茱萸1两(酒浸1宿,同姜再炒)。

上为末,以浸茱酒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心脾冷痛。

——出自《本草纲目》

2

白花蛇酒

白花蛇(1条,取龙头虎口,黑质白花,尾有佛指甲,目光不陷者为真。以酒洗润透,去骨刺,取肉)4两,真羌活2两,当归身2两,真天麻2两,真秦艽2两,五加皮2两,防风1两。

上锉,以生绢袋盛之,入金华酒坛内,悬胎安置,入糯米生酒酷五壶浸袋,箬叶密封。安坛于大锅内,水煮1日,取起埋阴地7日取出。

中风伤酒,半身不遂,口目?斜,肤肉(疒帬)痹,骨节疼痛,及年久疥癣、恶疮、风癞诸症。

——出自《本草纲目》

3

糯米固肠汤

糯米30克,山药15克,胡椒末,白糖适量。

将糯米略炒与山药共煮粥,熟后加胡椒少许。

健脾暖胃,温中止泻。适用小儿脾胃虚寒泄泻。

——出自《本草纲目》

浙江中医药博物馆图片

轶事典故

掀开曼陀罗花神秘的面纱

在李时珍的故乡蕲州,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曼陀罗花。独茎直上,显得素雅端庄;花叶相间,又显得秀美清丽,不禁使人想起李时珍爬山涉水寻觅它的情景,想起李时珍献身本草的高贵品质。

“曼陀罗”,是印度佛教名词,梵文Mandala的译音。另译“曼荼罗”“满拿啰”等。其意译应为“坛”“坛场”,取平坦之义。所谓“坛”,是印度密教在修“密法”时为防止“魔鬼”侵入,在修法场地画上一圈或建一土坛,有时在上面画佛和菩萨像。这样以修法场地或坛场,通称曼陀罗。

曼陀罗药,是以曼陀罗命名的药物,是一种重要的麻醉药。明朝以前的医书未见记载,是李时珍第一次将其收入《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在解释这个名称时说:“法华经言,佛说法时,天雨曼陀罗花。”又“道家自来有陀罗量使者,手执此花。故后人因以此为花名。”由此可见,曼陀罗花这一名称,带着浓厚神秘的宗教色彩。

李时珍对曼陀罗花很感兴趣,他翻山越岭跑了很多地方,最后在道教圣地武当山发现了其踪迹,欣喜之余,不由得手舞足蹈。他从武当山带回了许多曼陀罗花种子,把它们撒在故乡的土地上。在研究曼陀罗花的性能和功用时,李时珍听人说:“笑采其花酿酒饮,令人笑;舞采其花酿酒饮,令人舞。”他对此半信半疑,决定亲自尝试一番。

这一天,李时珍准备了曼陀罗花酒,喊来徒弟,打算共饮。李时珍先饮了两杯,不觉已有些醉意。徒弟望着师傅醉意朦胧的样子,忍不住合掌而笑。师徒二人亦笑亦舞而不知所终。

后来,李时珍把自己亲自尝试曼陀罗花酒的情景写进《本草纲目》:“相传此花笑采酿酒,令人笑;舞采酿酒,令人舞。予尝试之,饮酒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

关于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他还介绍说:“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炙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这是李时珍把我国劳动人民用曼陀罗花作外科麻醉的经验,第一次做了简明的阐述。

用于麻醉,只是曼陀罗花功能的一个方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第十七卷)曼陀罗花的“主治”条里,首先写道:“诸风及寒湿脚气,煎汤洗之。”于“附方”条里,还介绍了三个验方:

1.面上生疮,用曼陀罗花晒干研末,少许贴之。

2.小儿慢惊风,曼陀罗花七朵,天麻二钱半,全蝎少十枚,天南星(炮)、丹砂、乳番各二钱半为末,每服半钱,薄荷汤调下。

3.大肠脱肛,曼陀罗子连壳一对,橡斗十六个,同锉,水煎三五沸,入朴硝少许,洗之。这些单方、验方既具科学性,又简便廉验,极具实用性。

神秘的曼陀罗花,就这样被李时珍掀开了面纱。

总结

李时珍是我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博物学家,他的毕生心血《本草纲目》,被誉为“中药宝库”“东方医药巨典”,达尔文把它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在这部非常讲究切用的医药著作中,李时珍用他缜密的思维将本草进行严密的科学分类,书中所有的理论与方药都服务于治病救人。

李时珍认为,“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自幼对于医学的热爱使他决定弃儒从医,秉持“治身以治天下”“寿国以寿万民”的理念,研习本草,悬壶济世。郭沫若曾为李时珍墓碑题词:“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这是对李时珍医德实践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李时珍医德思想的崇高评价。

李时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在游历各地研究当地中草药之余,经常无偿为当地的乡亲们治病,很受当地百姓的敬佩,他对待医学的执着谨慎,以及身上宽厚仁爱、不为名利、只为苍生的无私大爱,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学习传承。

来源:杏廉社

终审:姜晓燕、俞慧娜、杨。栋

指导老师:郑。洪

指导:浙江中医药大学纪检监察室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查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yslw.net/yzyy/635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