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心肌梗死患者中50岁以下的人约占了40%。心肌梗死正在成为危害中青年健康的危险“杀手”之一。
《化芊中医》辩证治疗:1.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及更年期综合症。2.心脑血管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3.肠胃病: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黏膜白斑、胃溃疡、食道返流性胃炎、结肠炎、结肠溃疡等。4.妇科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及慢性炎症、气血不足等。5.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痤疮等。6: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关节炎等。
刘化芊:中医主任医师;山西省营养协会顾问、首席专家。
心梗为何“恋上”中年人近年来,
中年人突发急性心梗或猝死案例逐年增多,
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梗。
在心肌梗死患者中50岁以下的人约占了40%。
心肌梗死正在成为
危害中青年健康的危险“杀手”之一。
心梗为何会频频“恋上”中年人呢?
一心梗成为中年人的头号杀手
为何心梗会逐渐成为中年人的头号杀手呢?专家表示,心梗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心梗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
中年人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应酬较多,更容易出现饮食习惯不良、作息不规律等问题,再加之对疾病的预防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易造成三高及冠心病等问题,而这些都是导致心梗的危险因素,相对来说,心梗更容易找上中年人。
由于心梗易造成死亡等严重后果,日常的预防和自检就显得尤为重要。预防心梗首先要预防冠心病以及其他心脏问题,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明显的心绞痛情况,医院检查,若是有持续的左侧牙痛、肩膀痛、后背痛等症状,并经相应科室医生治疗无好转的,应考虑去看心脏专科医生。同时,对于没有明显症状的群众,也应坚持半年到一年做一次全面的体检。
二心梗发作“时间就是生命”!
心肌梗死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所以预防心梗刻不容缓。
在心梗发作时:
1、患者在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嚼服三片到四片阿斯匹林毫克。
2、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半卧位!
3、拨打急救!
最快30秒起效,能缓解心慌、胸闷、胸痛、气短等不适症状,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
而坚持长期服用则能起到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心肌缺血、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稳定易损斑块、促进血管新生,实现“药物促进心脏自身搭桥”的作用。很多中药促进缺血心肌血管生长,建立能够有效供血的侧支循环,达到恢复缺血心肌血供、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也可以形象地称它为“药物搭桥”。
三防治心梗是“持久战”
在心梗防治上,必须坚持“持久战”。特别对忙于工作的中年人,如果已经患上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病症,长期规律地药物防治尤为重要。中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好疾病的自我保健和预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定期复查,有异常情况及时到院就诊。
不少中年人发生急性心梗,是由于对冠心病治疗不重视,平时又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心脏血管由正常到狭窄一般需要10年到20年的过程,发展过程中往往没有什么感觉;当血管狭窄到75%时候才会有感觉。之前出现不稳定性心绞痛时未及时又未进行干预治疗,最终引发出心梗。因此,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要特别注意,一旦出现胸前部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反复发作等情况,必医院诊治,一般做个心电图检查即可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要在第一时间就诊,心梗病人有命系6小时之说,就是指患者最好在发病6小时内就诊并及时接受心脏介入急救,此举可显着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质量。但中医更重视治"未病"、血管早期中药西药综合调治、胜过堵了在治!
同时,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合理安排膳食,适当地控制食盐和脂肪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茶、咖啡尽量不饮,因为其中的茶碱和咖啡因会使心率加快,加深心脏负担;晚上饮用还会影响睡眠,间接影响心脏。应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肥猪肉、动物内脏等,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及一些海产品如海鱼、海带等;不宜饱餐,每餐以七八成饱为宜,过饱会使大量血液集中在胃部,心肌供血减少,心脏工作负荷加深、也容易诱发心绞痛、心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