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因素
情绪过分激动,包括喜、怒、哀、乐、惊、思、恐,它们可使神经内分泌紊乱,大量释放肾上腺素、儿茶酚胺、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造成冠脉血管收缩,心律失常,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升高,过度冠脉收缩,可因心肌严重缺血而致血压过低。
2.生活因素
(1)年龄与性别: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2)高脂血症: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的预测因素。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DL-C水平每升高1%,则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3%。三酰甘油(甘油三酯,TG)是冠心病的独立因子,往往伴有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糖耐量异常,后两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高血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毫米汞柱的收缩期血压比90~94毫米汞柱的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
(4)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与呼吸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量-反应关系。
(5)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患者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6)久坐生活方式: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死亡危险性将翻一倍。
(7)其他:如遗传、饮酒、环境因素等。
冠心病患者一定要慎重拔牙
冠心病患者如患牙病须拔牙,要注意以下问题:
1.拔牙时,患者要提醒牙科医生自己患有冠心病,尽量不用肾上腺素,麻醉剂量最好选择利多卡因,以免引起心率增高而诱发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2.拔牙前,患者应有良好的睡眠和休息,以保证拔牙过程中情绪稳定,同时要求牙科医生手术操作熟练,动作轻巧,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出血和损伤,这样才能使患者情绪稳定,血压不发生较大波动。
3.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当先在内科进行治疗,病情稳定后再拔牙;如确须拔牙,要选择心绞痛发病的间歇期进行,拔牙前还要准备一些抗心绞痛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片等;如有必要,在拔牙过程中还要有心脏内科医生监护患者,同时做心电图观察患者的心脏情况。
4.采取分期分批地拔除坏牙的措施。拔牙前后,还应进行感染预防处理,以免由于冠心病患者抵抗力降低,而造成创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