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婴儿肠绞痛也被称为婴儿痉挛,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婴儿啼哭。病因不明,可能与胃肠道运动异常、肠道菌群紊乱、乳糖不耐症等有关。患儿表现主要表现为突然啼哭、烦躁不安、难以安抚,常伴有膝盖弯曲、握拳、面部潮红、剧烈哭闹、翻滚甚至苍白、脚冷。经积极治疗后,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
01患上这种疾病的患者,其患病的病因需要多做了解
(一)病因概述
婴儿肠绞痛的病因尚不清楚,胃肠运动异常,肠道菌群失调,乳糖不耐症,可能与婴幼儿疝气发病有关。这也可能与自主神经紊乱和喂养不当有关。
(二)基本病因
1、异常的肠胃蠕动
(1)婴儿正在发育的肠道神经系统暂时失调,这可能导致婴儿肠蠕动加快,从而导致疝气。
(2)胃肠道含有许多与肠蠕动有关的调节激素,如血管活性肽、胃泌素,胃动素和生长素。研究表明,患有心绞痛的儿童体内的这些激素可能是异常的,例如胃动素浓度显著升高,这促进胃排空,增加小肠运动,并减少运输时间。
2、肠道菌群紊乱
肠道菌群失调或植入非共生体细菌可引起婴儿肠绞痛。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可能是导致婴儿疝气的一个诱发因素。
3、乳糖不耐受
乳糖由于酶的缺乏或不足而不能在小肠中完全分解和吸收,而当乳酸进入结肠时,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将其发酵,产生乳酸气和氢气,从而造成迅速的扩张和疼痛;乳糖酸会引起结肠内的渗透压力,引起肠胀痛。然而,研究表明,低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对减少婴儿哭闹没有显著影响,而且乳糖耐受可能与婴儿疝气没有直接关系。
4、自主神经系统紊乱
人们普遍认为,婴儿患疝气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平衡密切相关。
5、环境因素
家庭暴力、缺乏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互动、父母的焦虑或抑郁也是导致婴儿患上疝气的重要因素。婴儿疝气与各种围生期因素有关,包括母亲的教育程度、吸烟习惯等。
6、喂奶的方法不太合适
如进食过量,吸进空气,拍拍回是可能不足抵御疾病。
02患上这种疾病的患者,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一)症状概述
小肠绞痛每天可出现3小时以上,一周的持续时间≥3天,持续3周或以上。它通常发生在2周大,高峰期在6至7周,并在3至4个月自发消失。典型症状是腹部突然抽筋,肚脐周围疼痛,或其他部位,程度不同,但婴儿不能表达,表现为突然哭闹、烦躁不安,常伴有膝盖弯曲、握拳、面红耳赤、剧烈哭喊和翻滚出汗甚至苍白、感冒。
(二)伴随症状
这样孩子可能会伴有呕吐。
(三)并发症
摇晃婴儿症候群是婴儿患疝气的特殊并发症,主要是由父母摇动婴儿以安抚婴儿所造成的严重脑损伤所致。
03患上疾病的患者,应该如何进行检查治疗,值得我们注意
(一)预期检查
婴儿出现不停哭闹、坐立不安、膝盖弯曲、紧握拳头、面部潮红等症状时,家属需要及时带他就医,医生可先问他一些基本情况,再对孩子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必要时可建议血常规、常规及放射学检查、胃肠钡检、空气或药物检查等化验检查。
(二)医学检查
医生会做腹部检查以争取婴儿的配合,比如抱着母乳喂奶,或者静待睡眠检查腹部是否柔软,肠音是否正常,腹痛,肿块,肌肉张力等异常。
(三)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确定是否有感染、贫血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婴儿的整体情况。
(四)成像检查
需要进行腹部X线检查,钡餐检查胃、空气或钡灌肠,排除腹腔器质性病变,如腹部内脏穿孔、破裂、梗阻、肠套叠、扭转、绞痛等。
(五)诊断原则
医生将根据儿童的病史,结合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然后参照一系列检查,如血常规、常规大便、腹部X线检查、胃肠钡餐、空气或钡灌肠等,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排除肠套叠、机械性肠梗阻、蛔虫病和其他疾病。
(六)鉴别诊断
1、肠套叠
两者都有阵发性腹痛,表现为患儿阵阵啼哭,间歇时可安静。但肠套叠后4至12小时排出血便、鲜血淋漓或果酱样本;80%的患儿可呈腹腔肿块;双侧直肠腹部诊断可清除肿块,且往往有手指出血;发病24至36小时的空气或钡剂灌肠更可见于头部呈杯状阴影。
2、机械性肠梗阻
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发生在哭泣的孩子身上。但机械性肠梗阻常伴有呕吐,胃肠内呕吐物含量超过部位,有时可见肠型,可呈小儿肠包、早期高渗肠音,有空气过水的声音。主要通过X线片检查确定。
3、蛔虫病
两者都会出现小儿腹痛、啼哭的表现。蛔虫病常有肠音增高,腹部压软,有时可触及扁条线缆样包裹。根据粪便检查,蛔虫排泄史可以确定。
04患病的患者,除了需要及时的治疗,良好的护理也很重要
(一)心理护理
1、心理特征
父母的心理压力、家庭暴力、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互动、家长的焦虑或抑郁都可能导致婴儿患疝气。而幼儿疝气会增加父母心理障碍和抑郁的发生,阻碍母婴关系的良好发展,并可能导致婴儿意外受伤,影响亲子关系。
2、护理措施
首先父母需要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从而减少对宝宝的负面刺激。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需要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给予适当的安慰,为宝宝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特别是,母亲抚养孩子的方式对于孩子行为的发展尤为重要。当宝宝出现哭闹时,通过拥抱、行走、摇晃等方式,耐心地安抚生病的孩子,让孩子感到舒适。
(二)用药护理
按照医生的指示对儿童进行药物治疗,不要私自停药或改变剂量,如果儿童有严重的身体大小便失禁,应立即带他/她就医。
(三)饮食管理
科学和合理的喂养方式对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每天应注意正确的喂养姿势,喂奶后打嗝,以避免喂得不够、喂得过多或哭闹。
结语:父母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加重患儿病情,因此父母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然后给予患儿适当的安慰,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同时在生活中,父母应该注意休息,避免不利的刺激对孩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