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泵是使用率较高的仪器之一,可以根据体重、分钟、小时精确计算用量,增加了患者用药的安全系数和有效浓度。
对于需要控制输入液量的患者,如肾功能不全,心衰等,可以精确计算入量,避免过量输液造成心衰加重。
硝酸甘油硝酸甘油是为数不多的抢救药物中不需要公斤体重来换算的药物,绝大多数硝酸甘油注射液药品说明书,基本没有公斤体重计算(当然还是有个别药典有)。绝大多数说明书公认是5ug/min为起始剂量一般推荐剂量是10-ug/min,甚至可以用到ug/min(没有体重)。
好了,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个药物不需要体重换算?一般药物不需体重换算大概有两种原因:
疗效相似而且特别安全,比如我们用希克劳、法安命,一般不去折算,个头大个头小一般都一片或一针。
个体差异太大,公斤体重换算可以忽略不计。
硝酸甘油就属于后者,硝酸甘油的最高和最低剂量几乎差到倍,刚开始效果不理想,我们一般是翻一倍的速度往上加,所以几十公斤的体重差别才不放在眼里,这就像酒量,不是按公斤体重来换算,斤不到的小个子拼起酒可能分分钟把斤大汉放倒。
医院规矩不同,硝酸甘油有3种微量泵配法,很乱,以推荐10ug/min的有效剂量来算大概常见有3种:(1)10mg/微量泵加至50ml3ml/h泵入=10ug/min;
(2)15mg/微量泵加至0ml2ml/h泵入=10ug/min;(3)30mg/微量泵加至50ml1ml/h泵入=10ug/min。那哪种最科学,我们来PK一下。
30mg/微量泵加至50ml1ml/h泵入,这个最不科学。
因为它的剂量往往到了后面都只能零点几到1毫升往上调,
微调微量泵不敏感,而且不好计算,又容易堵管,而且往往泵十几个小时还泵不完,造成浪费,而且液体配置太久不更换不好,这个方法完败出局。
从这个观点出发1和2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1和2相比,2更有优势,因为方法2一般到后面15mg基本可以维持12-16小时,
不再续泵留一些时间给巯基恢复(大家尽量不要去犯连续24小时甚至48小时泵入硝酸甘油的错误),而大多数1都要续一组。
另外,真正初始剂量应该再减半,按方法2,即5ug/min,15mg/微量泵加至50ml1ml/h泵入,观察15分钟就调到2ml/h,既不违反说明书减少纠纷,又快速达到疗效!
多巴胺第2个出场的选手是多巴胺,这个是需要公斤体重来换算的。它的单位是XXug/kg/min。
在讲多巴胺之前引入一个很有用的概念—恒速泵。
所谓恒速泵,前辈大佬们跟我们总结好了,假设这个人的体重是X公斤,那么3X多巴胺加至50ml,那么以1ml/h泵入速度就是1ug/kg/min。
举例说明:一个人60kg,那么,3乘以60等于mg的多巴胺,加NS至50ml,以3ml/h速度推注,就是3ug/kg/min的多巴胺入量。以4ml/h速度推注,就是4ug/kg/min的多巴胺入量,以此类推。
多巴胺0.5-2ug/kg/min是兴奋多巴受体引起肾血管扩张利尿;
多巴胺2-10ug/kg/min是兴奋β1受体引起心率血压升高;
多巴胺10-20ug/kg/min是兴奋a受体引起血压明显升高。
怎么配怎么调用这个恒速泵一目了然。
比如,如果一个低血压病人你用3ug/kg/min,一直维持着走,你可能不是在救他,是在要他的命。
临床上往往一个病人既有心绞痛,血压又偏低,我们往往投鼠忌器。
这两个药组合引用有一定道理,我们用硝酸甘油是希望多产生NO扩冠,但它又引起低血压,那么我们可以用多巴胺升压,取长补短。
但是我们不提倡加在一起,因为分开二者可以各自调整剂量,真正达到取长补短目的,
而且硝酸甘油一般不和其他制剂混合,这玩意儿可是炸药,小心引起剧烈爆炸哦。
胺碘酮第三个安排出场的是胺碘酮(可达龙)。胺碘酮绝对是个「万人迷」,好药、安全,似乎既治不好病也治不死人,谁用谁知道。
之所以称为抗心律失常的「傻瓜药」,因其兼有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药理作用。
配制方法:胺碘酮注射液mg+5%GS44ml,只能使用葡萄糖注射液配置。
用量:负荷剂量mg+5%GS10ml静推10min,继之以10ml/h(1mg/min)泵入,6小时后减量为5ml/h(0.5mg/min)维持。
虽为傻瓜药物,但是胺碘酮有一个最大的禁忌需要注意:不可以选用NS配伍。
这是因为胺碘酮的pH为2.5-4.0,而0.9%生理盐水的pH为4.5-7.0;5%葡萄糖pH为3.2-6.5。
胺碘酮具有苯并呋喃基团,在溶液中随pH变化呋喃环可能发生开环,且胺碘酮结构中还有碘,随pH的变化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因此临床上建议胺碘酮与5%的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编辑:张秦溪
黄小喵补液公式如何计算?鼻炎健康之路母亲节胡适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