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医从医52年了。半个世纪的不断实践、不断思辨、不断挑战传统,站在公众健康和广大患者利益的立场和角度,艰难地探索,逐步找到了看病“三部曲”的模式,使医生的职业行为回归公益,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患者体会到的是医疗的温度,我收获的是职业幸福。
什么是看病的“三部曲”?
一问病情;二看心情;三谈人生工作、生活和看病的经历。
一问病情
西医的基本功讲“问诊与望、触、叩、听”,中医讲“望、闻、问、切“。问诊是诊病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它调查研究疾病的来龙去脉,判断症状即患者主诉的不适感觉与其原因即疾病的关系。比如一个患者主诉胸痛,其原因可能涉及数十种不同疾病,并非都是心绞痛。
美国已辞世的著名临床学家,学术名著《Heart》创始主编Hurst讲过胸痛的鉴别诊断问诊少于30分钟,不可能找到正确诊断方向。我尊敬的邵耕老师也讲过同样的切身体会。例如要确定一个患者的胸痛是不是心绞痛,需要询问患者胸部不适的部位与范围(包括放射部位)、不适的性质与特点、持续的时间、终止的方式、近一个月来的变化、加重了还是减轻了。这样,仅用3~5分钟肯定是看不好病的!
看得越多,累积的问题越多。选择医生职业的初衷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同情心。医生一定要倾听患者的倾述,让患者充分“倒清苦水”。挂号起五更、排队一条龙、候诊三小时、看病三分钟。医生没有时间,甚至不耐烦听患者倾诉,三句半了事,只要胸闷胸痛,一律扣上冠心病、心绞痛的帽子,而且都是“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国已多年“没有”稳定型心绞痛了。接下来,就是CT/造影/支架“流水作业”,一条龙套餐。问诊这个“地基”都没打,上来就建华丽屋顶。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这种就诊经历,谁会感觉良好。医患和谐从何谈起?
二看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