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了上两期的推送,发现心律失常部分存在很多错别字,表示抱歉。而心衰部分,出现了两处错误,特在此纠正!1、在ACEI使用里,由于其会导致高血钾,所以不能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联用”而不是“醛固酮联用”!2、上一期应该是part2心力衰竭,而不是part1心力衰竭。
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如果大家发现我总结的知识点,存在错误之处,请及时提醒回复我,我好作出修正。因为传达错误知识比不传达知识更可怕。
另外,点击全文链接,可获得这三期知识点总结的word版。
Part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述
1、分型(十分重要,这是正确认识冠心病的基础!)
依据发病特点和治疗原则分为:
(1)慢性冠脉病(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①稳定型心绞痛(重点)
②缺血性心肌病
③隐匿性冠心病
(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①不稳定型心绞痛(UA)
②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二、稳定型心绞痛
1、本质:冠状动脉固定严重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注意加粗的三个关键词)
2、特点:劳力负荷后,胸骨后压榨样疼痛或憋喘感觉,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持续3-5分钟。(根据这些特点,可以鉴别急性心梗)
3、辅助检查特点:
心电图:心绞痛发作时,出现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缓解后恢复。可有T波倒置。
心肌酶谱:cTn、CK、CK-MB均无升高。(升高代表有心肌坏死,见于心梗!而心绞痛心肌细胞是没有坏死,只是缺血缺氧。)
4、分级:加拿大心血管协会(CCS)分级很重要!需要掌握。(课本P)
5、治疗:分为发作治疗和缓解期治疗
(1)发作的治疗(主要介绍药物治疗)
硝酸酯类(首选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也可用硝酸异山梨酯)
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机制:
①扩张冠状动脉:降低阻力,减少心脏做功;增加冠脉循环血量。
②扩张周围血管: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心脏负荷,从而降低心脏需氧量。
不良反应:
头痛、面色潮红、心率反射性加快、低血压(扩张周围血管引起,最应引起重视)。
(2)缓解期的治疗(主要介绍药物治疗)
改善心肌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
①β受体拮抗剂
机制: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
使用:目标是减低心率至55-60次。应个体化用药,小剂量开始。
禁忌症:
心脏受到抑制时:严重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紊乱
气管通气障碍者:明显支气管痉挛、支气管哮喘(拮抗气管β受体,加重气管收缩引起)
②硝酸酯类药物:见上
③钙通道阻滞剂
机制:a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耗氧;b扩张冠脉,解除冠脉痉挛;c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动脉压,减轻心脏负荷;d抗血小板
副作用:外周水肿(常考,药物引起水肿,首先考虑)、便秘、心悸、面色潮红。
注意药物之间的联用,药理书上有写,这里就不介绍了。
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
①阿司匹林:只要没有禁忌症,都应该服用!
②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不耐受,可用。
③β受体拮抗剂:循证医学发现,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故安利给你啦!
④他汀类药物:降血脂,冠心病患者,无论血脂水平如何,均要应用!
⑤ACEI或ARB:循证医学发现,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故安利给你啦!
总结:
药物治疗,重点掌握三种改善心肌缺血(β受体拮抗剂、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的药,牢记于心。然后进行抗高血压(ACEI)、高血脂(他汀类)、血小板(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所以,一共是3+3=6种药。答题就是这个思路。
三、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1、本质: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或糜烂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其中血小板激活起重要作用。
对比:稳定型心绞痛本质冠状动脉固定严重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2、四种冠心病的关系总结
(1)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本质都只是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性改变,并没有心肌坏死!所以心肌酶谱没有变化;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本质属于心肌梗死,所以才有了心肌酶谱的变化。所以,心肌酶谱的变化,用于鉴别是否发生心梗。
(2)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加重版:当心内膜下持续缺血缺氧时,不稳定型心绞痛会引起心内膜下或者局灶性心肌梗死,即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3)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关系是:心室壁是否发生透壁性坏死。我们可以发现,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变化:ST段压低或T波变化,无病理性Q波形成,称之为非Q波性MI。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变化:ST段抬高,T波倒置,出现病理性Q波,称之为Q波性MI。
(4)一种特殊的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
变异性心绞痛的本质是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不是狭窄,也不是血栓形成。那么痉挛可以堵死,形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也可以不完全堵死,形成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3、治疗
一句话:在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础上+抗凝治疗(用肝素、低分子肝素等)
四、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本质:在冠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闭塞。
2、冠脉供血关系(考试会考到,掌握常见的几个)
(1)左前降支:左心室前壁、前间隔、心尖部、下侧壁、二尖瓣前乳头肌梗死(常引起二闭)。记忆:前间、前、尖。
(2)右冠:后间隔、右室、左室膈面
(3)左回旋支:高侧壁、膈面、左房
3、症状提要(未列到的症状,大家自己看书)
(1)疼痛:前下壁梗死会引起上腹疼痛,鉴别与消化系统疾病。(这是我们当时见习时候遇到的病例,说是剑突下的上腹部疼痛,却是急性心梗,终身难忘,因为当时我们诊断错了!)
(2)心律失常
室性心率失常最常见,频发性室早,RonT会引起室颤,这是入院前的主要死因!
如果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说明前壁心梗范围太大了。
4、辅助检查
心肌坏死标记物:
(1)肌红蛋白上升较早,2h内,但缺乏特异性。
(2)肌钙蛋白是敏感性指标:cTnI1天高峰,1周恢复正常;cTnT1-2天高峰,1-2周正常。
(3)CK-MB敏感性不如肌钙蛋白,但变化早,4h内,且增高程度能准确反映梗死范围。
5、治疗
主要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是UA及NSTEMI的治疗方案+溶栓治疗。详见课本。
最后附上我在丁香园里找来的,关于循环系统的一些tips,安利给大家。
作者:丁香园网友huanghai。
原网址链接: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好北京看白癜风最权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