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疼痛有可能是心肌梗死?心绞痛发作,含服硝酸甘油不理想怎么办?一旦确诊心肌梗死,哪些药物要尽早服用?……6月23日下午,首都医科医院办起了知识竞赛。被难倒的,不是患者和家属,而是执笔仗言的记者朋友们。
原来,这是心学院·媒体体验营首场秀。活动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心血管专业服务平台--心在线联合发起,吸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北京电视台等17家大众媒体,以及中国医学论坛报,医师报等25家医学专业媒体参加,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实地体验心脏急救的诊疗流程,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
马长生教授举例说明加强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魏永祥院长在致辞中,强调心脏急救的重要性
聂绍平教授介绍心脏急救相关知识
心脏急救,中国比世界慢了1小时
每年,全球有9,,人发生心脏骤停;在中国,这个数字为,。目前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不足8%,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1个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大屏幕上,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让在场的人屏住呼吸,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主任聂绍平教授公布的两项调查数据更加让人汗颜:在~年的10年间,心肌梗死住院人数翻了5倍,但院内死亡率却没有改变。与之相对的是,北京市急性冠心病事件院外死亡人数是院内死亡人数的2.61倍,占总急性冠心病死亡的72.28%;其中,25~45岁急性冠心病院前死亡占总死亡的95%,其中2/3发生在家中。
也就是说,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时,很多患者都来不及救。问题出在哪里呢?聂绍平教授指出,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治疗是在一定的时间窗内(一般为发病12小时以内)行急诊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诊介入治疗越早越好!然而,医院至球囊扩张开通血管的时间(专业上称门-球时间,英文简称D2B)普遍超过分钟,比欧美指南一致要求D2B时间应控制在60分钟以内,足足慢了60多分钟。
加强教育,带给公众有用的干货
这60分钟的差距耽误在哪里?除了医疗环节的不足,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马长生教授强调,一方面,公众的心血管医学常识和健康素养需要加强;另一方面,媒体对公众的宣传和引导力度还不够,专业细化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信息仍然稀缺。
以互联网传播为例,随着互联网、自媒体平台等移动通讯工具的普及,医疗健康类知识的传播也越来越广泛。但遗憾的是,这些大量传播的医学知识鱼龙混杂,仍然存在一些证据不确切、甚至未经考证的信息,可能对普通百姓的健康观念造成误导。而医务人员与媒体联手,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将提高医疗健康信息的传播质量。
聂绍平教授进一步补充说,不少急性心梗患者发病后先忍上3个小时才叫救护车,医院,做不做手术要等全家到齐了商量1个小时,有时甚至有家属因为害怕风险而拒绝签字,最终耽误了患者的生命健康--这些误区,都需要媒体在健康传播中拨乱反正。我们有必要反复告诉公众,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紧缩样疼痛或闷痛,有可能是心肌梗死,需要高度引起重视;怀疑心肌梗死,应立即呼叫;急诊介入治疗应尽量在12小时内的窗口期完成。
传播科学,共同铸造生命奇迹
先救命、再治病,医院院长魏永祥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在心脏急救中,时间就是生命。比如心脏骤停,如果及时进行复苏,可能有半数患者被救活;而我国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却不足1%。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学习一些基本的急救手法,如心肺复苏术(CPR)。医疗机构和媒体联合起来,普及急救知识,加强群众教育、提高医护小孩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