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C2016李妍教授解读BBK相

 ESCCONGRESS

  ROME

罗马时间年8月30日,在ESC主会场举行的冠状动脉疾病及介入治疗热点专场中,来自德国BadKrozingen大学Freiburg心脏中心的MiroslawFerenc教授公布了BBKⅡ研究——冠脉分叉病变技术(Culotte技术与TAP技术,见图1)比较的首次随机对照研究结果。MiroslawFerenc教授是著名的分叉病变研究专家,曾在EuroIntervention发表BBKⅠ研究5年随访结果,受到BBKⅠ研究启发,MiroslawFerenc教授团队开展了BBKⅡ研究。

▲图1.Culotte与TAP的技术方法对比

MiroslawFerenc教授认为,冠脉分叉病变是冠脉介入治疗中最常见的病变之一,占介入治疗的20%左右,目前有多种分叉技术被推荐用于分叉病变治疗。但分叉病变治疗仍然存在挑战,而且需要较高技术保证治疗质量。BBKⅡ研究结果提示:与TAP技术相比,采用Culotte技术能够最完美的保护和治疗分叉病变的分支。

BBKⅡ研究寻求最优质的分叉病变治疗手段

BBKⅡ研究是首个Culotte与TAP头对头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最为常用的技术Culotte与TAP技术治疗分叉病变的疗效,并进行了造影随访与临床结果随访。该研究入选了例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负荷试验阳性患者,且所有患者皆为分叉病变,边支需要植入支架治疗。造影结果如果提示该患者存在分叉病变分支需要植入支架,而且分支使用两种技术均可,则患者随机分组至Culotte组(n=例)和TAP组(n=例)。临床随访计划分别为30天、6个月、1年、2年、3年和5年。主要研究终点为9个月造影随访QCA测定的分叉病变支架内最大管腔狭窄程度。二级终点包括估计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靶病变血管(TLR),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率等。

MiroslawFerenc教授指出,该研究结果提示,Culotte技术与TAP技术相比,9个月造影随访的支架内平均最大直径狭窄程度分别为21%vs.27%(P=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从平均最大直径狭窄程度中显示出Culotte技术的显著优势(图2)。而且这种主要终点的差异,几乎大部分是由两组分支狭窄的差异所贡献的,Culotte组平均分支狭窄率为16%,而TAP组为22%(P=0.)。相反,两组主支的支架内狭窄率无统计学差异。

▲图2.9个月造影随访的支架内平均最大直径狭窄程度

同时,随访1年时Culotte组在其他几个临床重要终点事件方面也存在显著优势,包括分叉病变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TAP组(总体:6.5%vs.17%,P=0.;主支:1.4%vs.4.4%,P=0.;侧支:6.5%vs.16.5%,P=0.。见图3),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比率也显示出优于TAP技术的趋势(总体:6%vs.12%,P=0.;主支:1.3%vs.3.3%,P=0.25;侧支:4.7%vs.8.7%,P=0.16。见图4)。这些优势的获得主要得益于分叉病变分支的获益,而不是主支。随访1年,死亡、靶血管心梗及支架血栓发生率较低,且两组无显著差异。

▲图3.Culotte与TAP技术分叉病变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图4.Culotte与TAP技术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比率

BBKⅡ研究引领未来分叉病变保护和治疗方向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MiroslawFerenc教授认为,根据该研究临床终点均达到趋于一致的差异,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如果分叉病变分支需要治疗,Culotte技术是最佳的治疗技术。

他指出,该结果可以促使心脏介入医师在临床中可以更具信心地使用Culotte技术,因为该技术与TAP技术相比,带来更低的分支再狭窄率以及更低的TLR率,尽管Culotte技术操作起来有一定挑战性,需要恰当培训才能掌握。该研究是分叉病变治疗的重要研究,既往NORDICⅠ研究结果提示,分叉病变简单策略优于复杂策略。之后BBKⅠ研究是对NORDICⅠ研究结果的扩展,其5年随访结果提示,尽管对于分叉病变常规T支架技术与provisionalT支架技术治疗分叉病变的TLR及MACE等有效性终点结果相似,但常规T支架组往往由于植入双支架而导致更高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因此不推荐常规双支架。

此次ESC大会上发布的BBKⅡ研究,是前面系列分叉病变研究的进一步拓展,首次头对头随机对照比较了当今时代两种常用双支架技术Culotte与TAP技术的临床疗效。该研究中全部病变均进行高比例的对吻扩张,使用第二代DES比例更高,并首次证实Culotte技术在降低分支再狭窄率方面显著优于TAP技术,且临床事件方面无显著差异。该研究对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李妍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医院心脏内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影像学组委员,全军心血管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学组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心脏与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心血管分会委员、国家卫计委冠心病介入培训导师、西京培训基地负责人。擅长复杂危重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及OCT、IVUS及FFR影像学辅助的优化介入治疗。担当韩国TCT-STENTING、CIT等多个国际型会议的主席团成员,主编副主编书籍6部。担当Medicine、《心脏杂志》杂志审稿人,在Circulation等SCI及国家核心杂志发表专业论著50余篇。以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军队面上课题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门诊》杂志官方







































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hyslw.net/yfzl/627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