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甘油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特效常用药品之一。因具有起效迅速、疗效确切、使用安全等优点,它被很多老年人当做“保安万灵丹”。硝酸甘油确实当得起这一美誉。当急性心绞痛发作时,立刻舌下含化一片硝酸甘油,1~2分钟起效,心绞痛即可缓解,作用持续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心绞痛经常反复发作的病人在解大便前、上楼梯时,也可先含服硝酸甘油片,以起到预防作用。
硝酸甘油与诺贝尔
硝酸甘油又名硝化甘油,原本是阿尔佛雷德?诺贝尔研究的炸药成分之一。命运似乎和这位伟人开了个大玩笑:老年的诺贝尔患有严重的冠心病,医生让他服用硝酸甘油,他感到滑稽和不解,认为医生在侮辱他、捉弄他,拒绝服用。最终,穷毕生之力发明出的开路开矿所向披靡的炸药没能“炸开”他的心脏血管,诺贝尔病逝。
硝酸甘油的功效解读
现代研究认为,硝酸甘油对外周动、静脉及小动脉阻力血管有扩张作用,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粘附的作用。目前认为不论是稳定型还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心绞痛发作都与血小板的聚集有关系,特别是冠状动脉内膜斑块上已有溃疡或裂缝的患者,血小板在这些部位的聚集会形成血栓。硝酸甘油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有助于治疗急性缺血综合征。硝酸酯还可以稳定冠状动脉内已有的血栓斑块,增加缺血带的灌注,减少梗死面积,因此其适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另外,外周血管扩张会使得心脏前后负荷减轻、心肌耗氧量减少,这也是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机制之一:它是强有力的冠状动脉扩张剂,在休息状态下其对冠状动脉的扩张作用较钙拮抗剂更为明显,这是它强效的原因所在。
硝酸甘油的剂型
硝酸甘油常用剂型有片剂、膏剂、注射剂、喷雾剂等,临床上最常用的是片剂和注射剂。膏剂一般用于常常夜间发作心绞痛的病人涂在心前区以发挥预防作用;喷雾剂是经舌下喷雾吸入,作用迅速,平常少用;舌下含服硝酸脂类药物是最常用的缓解心绞痛的方法;冠状动脉内及静脉应用硝酸甘油虽然疗效可靠,但操作费时,难以立即缓解心绞痛。所以,本文主要探讨硝酸甘油片的使用。
使用注意事项
急性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
硝酸甘油片有0.5mg和0.6mg两种规格,使用时应该放在舌头底下含服,不能吞服。这是因为吞服的硝酸甘油在吸收过程必须通过肝脏,在肝脏中绝大部分硝酸甘油会被灭活,药效会大大降低。每个人的舌下有许多血管,也就是舌下静脉丛,硝酸甘油在这里极容易融化,融化了的药物能直接入血,不但起效快,且因不经肝脏灭活所以药效不会降低。舌下含化或口腔喷雾起效时间为1~2分钟,半衰期为3~4分钟,作用可维持10~20分钟,峰值作用时间为4~8分钟。心绞痛或肺水肿急性发作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0.6mg,如症状未缓解,可隔五分钟后再含一次,但最多不能超过三片。如三片后医院就诊。
硝酸甘油容易挥发和见光分解
硝酸甘油受热或见光容易挥发失效,应低温避光保存,所以一般硝酸甘油都用棕色玻璃瓶装。合格的硝酸甘油不但融化得快,而且含在舌下要有烧灼感,这也是药物有效的标志之一。生产数月后,硝酸甘油可能失效,故患者应每4~6个月更换一次药,而开盖后更应及时更换,最好1~2个月换一次。
硝酸甘油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和低血压
硝酸甘油使用剂量过大会引起面色潮红,搏动性头痛、反射性心率加快,心悸、血压降低等副作用,而有的患者对硝酸甘油比较敏感,即使小剂量也会出现上述症状。甚至有人对其极度敏感,只要一使用就会出现全身冷汗、血压测不到等虚脱症状,这一点应引起注意,并与急性心梗加以鉴别。另外就是对于平常低血压的病人和对硝酸酯类药物敏感者应慎用。某医院曾发生过一起硝酸甘油引发急性低血压的实例:一个急诊病人,主诉胸闷憋气、胸口疼,医生让她先舌下含服一片硝酸甘油,然后继续问诊并准备做心电图,突然患者意识丧失,眼睛上翻,气息全无,心音听不清,血压测不到,抢救后患者意识才得以恢复。这个案例提醒我们,硝酸甘油用之前最好先观察一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如果本身血压就偏低,就需要谨慎使用了。
老年人及有冠心病或糖尿病、高血压病、脑梗塞病史者或做过心脏搭桥术的患者应常备硝酸甘油
这类患者应随身常带硝酸甘油,并且把它放在外衣口袋中(由于硝酸甘油不稳定的物理特性,所以不能贴身携带)。这类患者是心肌梗塞多发人群,容易急发心绞痛。糖尿病病人还可能出现无痛性心肌梗塞,仅表现为心前区不适,此情况更容易发生危险,而硝酸甘油可以进行院前救治,为就医争取时间。
服用时应采取坐位或半坐位
站立位受重力影响,血管扩张后血液突然大量回聚下肢,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而摔倒;平躺亦可因扩血管作用使得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荷增大,心率加快。
频繁大剂量使用硝酸甘油可产生耐受性
在连续用药过程中,硝酸甘油的作用可能会减弱或消失,加大剂量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其他硝酸酯类药物也都有此现象。因此,“救命药”应只在救急时使用,平常稳定期应避免使用。(作者:杨队)
(选自《中国药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