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情绪是诱发心绞痛发作的重要诱因,而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又是焦虑-抑郁症的高危人群,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发病率不断提升。目前,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西药种类繁多,但临床疗效不一,且多数药物只针对改善心肌缺血这一靶点。中成药往往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干预的优势,不仅可以改善心肌缺血,还能兼顾调节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可作为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补充替代治疗。
临床资料选取自年10月至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男30例,女32例,平均年龄(50.7±5.9)岁;合并高血压36例,糖尿病19例,陈旧性脑梗死3例。对照组男31例,女31例,平均年龄(49.6±6.3)岁;合并高血压33例,糖尿病10例,陈旧性脑梗死2例。
方法对照组每晚口服阿司匹林mg,阿托伐他汀20mg/次,每晚1次,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次,2次/d,合并症进行基础药物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麝香通心滴丸,2丸/次,3次/d,口服。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周,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合理安排作息,遵循医嘱,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
观察指标对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进行评分,胸痛、胸闷等症状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采用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根据症状的轻重不同分别记0、2、4、6分。
治疗前后进行静息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观察主要导联ST段压低、倒置或低平、T波的改善情况及平均运动时间、代谢当量、ST段最大压低幅度。
治疗前后进行焦虑-抑郁评分,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将SAS50~59分的病例评定为稳定型冠心病合并轻度焦虑状态;SDS53~62分的病例评定为稳定型冠心病合并轻度抑郁状态。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1)。表1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分,x±s)
两组与治疗前相比SAS、SD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x±s)
两组治疗6周后,较同组治疗前运动平均时间、代谢当量及ST段最大压低幅度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运动平均时间、代谢当量及ST段最大压低幅度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3)表3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平板试验比较(x±s)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4)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轻度焦虑-抑郁障碍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麝香通心滴丸治疗6周后,不仅可明显改善心绞痛临床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改善心电图指标,增加患者运动耐量,同时减少了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缓解其焦虑、抑郁状态,达到“双心同治”的目的,利于患者康复。且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