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C
解析:生物学死亡期的特征是出现尸冷、尸斑、尸体腐烂等。
生物学死亡期从大脑皮质开始,整个神经系统及各器官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出现早期尸体现象(尸冷、尸斑、尸僵)。死亡后因体内产热停止,散热继续,尸体温度逐渐降低,大约24小时左右,尸温与环境温度相同。
2.答案:B
解析:产后采用膝胸位能促进子宫的复原。
产褥期应避免长期卧位。产后6-8小时,产妇在疲劳消除后可以坐起来,第二天应下床活动,以利于身体生理机能和体力的恢复,帮助子宫复原和恶露排出。如果子宫已经向后倾屈,应做膝胸卧位来纠正。
3.本题选A
风心病主要并发症:
1、心功能不全〔心衰〕:最常见,发生于50~75%的风心病患者,并且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常由于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重体力劳动,妊娠及分娩等诱发。
2、心律失常:最常见为房颤,发生于30~40%风心病患者,尤其是左心房显著扩大的二尖瓣狭窄患者最多见。在房颤发生前,多先有房早,房扑或阵发性房颤,以后才转为持久性心房颤动。
3、呼吸道感染:由于长期肺郁血,易引起肺部感染,并进一步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
4、栓塞:约占5~10%,是风心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5、急性肺水肿:由于左心输出量减少,使肺静脉及肺毛细血管内压力突然升高,结果大量血浆渗入肺间质及肺泡而产生肺水肿。
6、咽下困难,左房明显扩张,压迫食道,可引起吞咽困难。
4.本题选B
脉压减小见于:
主动脉狭窄时,收缩压明显减低。为了维持血压,周围血管代偿性收缩,舒张压相对升高,脉压减小。
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如心肌炎、克山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等)造成的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使心肌收缩无力,收缩压降低,而舒张压降低的幅度较小,故脉压减小。
缩窄性心包炎或心包积液因回心血量受限,心脏不能有效充盈,搏出量减少,收缩压降低的幅度大于舒张压,故脉压减小。
休克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心脏搏出量减小,使收缩压降低。在休克早期,周围血管过度收缩,收缩压和舒张压处于高水平的脉压减小;而休克晚期,收缩压和舒张压处于低水平的脉压减小。
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流由搏动性变为非搏动性,使由心脏搏动引发的大动脉搏动回弹力量减弱,故脉压减少。
此外,脉压减少还可见于严重心律失常、黏液性水肿以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5.本题选D
根据此题提供的症状体征,患者发生了空气栓塞。发生空气栓塞时,应立即取左侧卧位,头低脚高,有利于气体向上漂移至右心室的尖部,避免堵塞肺动脉入口。
6.本题选E
体温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随年龄、昼夜、性别和情绪等因素变化而出现正常波动。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儿童由于代谢率增高,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体温在正常范围的低值;正常人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8时体温最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平均数上下0.5;女性较男性稍高;运动、沐浴、进食、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均可出现体温一时性增高。安静、睡眠、饥饿、服用镇静药后可使体温下降。答案E是儿童略低于成人,所以是错误的一项。
7.本题选C
孕妇在正式临产前2~3周内有不规律子宫收缩,收缩力不强,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子宫收缩不引起子宫的改变,属于先兆临产的表现。而临产的征兆是有规律而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子宫颈管消失,宫颈口扩张,胎先露下降。该孕妇在昨天晚上宫缩时间短,间歇时间长,应属于先兆临产,所以选C.
8.本题选E
此题考察硝酸甘油的作用机制和药物护理知识。硝酸甘油的作用机制是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担,药物护理主要包括:应卧位或坐位服药,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该药应舌下含服,不可吞服或嚼服;服药前应告知该药物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头部皮肤潮红、搏动性头痛等,继续用药数日可自行消失,故不用立即停药。
9.本题选D
硬膜外麻醉所用的麻醉药量较蛛网膜下腔麻醉大,若蛛网膜下腔麻醉范围失控,或者硬膜外麻醉误造成蛛网膜下腔麻醉,则全部或大部分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即可导致全部脊神经被阻滞。一旦发生,病人可在注药后短时间内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甚至因呼吸心跳骤停导致死亡。因此呼吸心跳骤停是最危险的。
打开淘宝店铺,搜索“护考专家”有惊喜喔!
北京治白癜风做好的医院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