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起鼓来敲起锣?
《世医堂?家有大中医》改声乐课啦?
原来,
这是小白同学为我们生动演示
心率正常
心跳过速
心跳过缓
的不同节奏~
今天《世医堂?家有大中医》
邀请孟昭阳主任
带我们认识“心律失常”
并为我们支招
“心律失常怎么办”
?!
简单认识心律失常房颤、早搏、心动过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心律失常,中国约有万患者正受其困扰。
正常成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次之间,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成人,多见于老人和运动员。
成年人心率每分钟超过次时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时患者常有心悸、出汗、头昏、乏力等临床表现,通过心电图可检测。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跳不规则。最常见的是心慌,也有些人可能会感觉胸闷、气短或者出汗,发病时摸脉搏会发现搏动强弱不等、不齐且脉率少于心率。一生中,1/4的人会房颤。
猝死的急救当今猝死现象频发,专家说,抓住猝死救治的黄金四分钟,就有可能“起死还生”!
今天的节目中,综艺草根明星会为大家生动展示急救方法,大家不要错过哦!
日常如何养护心脏?专家还为大家带来小妙招,每天揉穴位几分钟,保养方便又省钱。
1、极泉穴治疗心悸除了口服药物之外,有心悸症状的人还可以按压极泉穴,以缓解不适,对心脏起到保健作用。
极泉穴在腋窝的顶点处,也就是腋窝的最深处,这里也是腋动脉搏动处。每当我们出现胸闷、喘气费力、心慌等症状的时候就可以按揉此穴位。
2、太渊穴保护心脏太渊穴不光对肺有很强的作用,对心脏也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尤其对心律不齐、心悸等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太渊穴位于手腕前区,桡骨茎突和舟状骨之间,腕横纹桡侧凹陷的位置,和把脉的位置很相近。
3、内关穴缓解心律不齐内关穴对心脏类疾病和一些肠胃病都有很强的治疗作用,常揉按此穴位可以达到预防心脏病、缓解疲劳、安神镇定等功效,尤其对心律不齐、心悸、心绞痛等症状有特殊的效果。
内关穴在前臂的内侧。将左手掌伸出,然后将右手三个手指并拢,把无名指放在左臂的腕横纹上,这时食指和手腕交会之处就是内关穴的位置。将右手拇指放在此穴位上,会感到有两根筋,内关穴就位于两根筋中间。
4、耳中穴可治疗突发心绞痛患者一旦出现突发性心绞痛,一定要第一时间就诊。最好在送医的过程中让患者在舌下含一片硝酸甘油。如果在户外,身上没有药物,最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揉耳中穴。
我们可以将患者放到安全的位置,让其身体放松,将头部垫高,让其平躺,然后就近找一根小木棍,用其末端按揉耳轮脚正中的位置,找到其最敏感的痛点,即是耳中穴。
5、膻中穴治心脏病、冠心病膻中穴有行气化瘀、宽心顺气、疏通经脉等作用。平时感到肺气不足,出现心慌气短时便可按揉此穴位;另外咳嗽哮喘、胸口疼痛时也可按压此穴位。
膻中穴位于人体的正中线上,也就是人体两乳的正中间。
6、少府穴防治心绞痛按压少府穴对治疗胸闷、遗尿、小便不顺畅等都有一定的效果。此外,少府穴对治疗心绞痛、心悸等也有很好的效果。
少府穴位于手掌,具体位置在第四掌骨和第五掌骨之间。正常握拳时,小手指的指尖触碰掌心的位置就是少府穴。
7、承山穴促进血液循环承山穴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经常拍打、揉按小腿可预防腿抽筋,让血液循环更有动力,同时还可以平衡心脏血液回收的能力。
当我们踮起脚尖时,此处的肌肉会略微隆起,隆起尾端的凹陷处即是承山穴。按揉承山穴可稍微用力一些,有助于排出湿气,促进血液循环。
8、至阳穴治心慌、胸闷至阳穴对很多心脏病症状都有治疗作用,例如常见的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心绞痛、心跳过速等。另外至阳穴对胃痛、胃胀、咳嗽、哮喘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至阳穴在人体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人体站立,双臂放松下垂时,至阳穴正好位于两侧肩胛骨下缘连线中间的位置。
患者需要另一个人帮其对至阳穴进行揉压。还可对此处进行锤击拍打,一般每次几分钟即可,力度和速度要掌控好,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宜。
9、足三里有效治疗房颤按揉此穴位对治疗心慌气短、心悸、房颤等症状都有不错的效果。
足三里位于人体外膝眼下三寸的地方,我们可以将除拇指以外的四根手指并拢,然后将食指贴着外膝眼,此时小手指所处的位置就是足三里。用食指和中指、或拇指进行按揉,数百下即可。揉压时会有酸胀的感觉,而且还可以采用拍打的方法。
治病防病养生之道最权威医学专家现场教学
把健康、快乐
带到您身边!
重播时间: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