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提示三支血管病变
肾功能不全,伴难治性高血压
右冠介入术后肌酐水平升高
原因?如何处理?
CKD患者如何选择抗血小板药物?
病例提供者:医院
患者,男,76岁。主诉:发作性胸痛、胸闷3年余,加重1个月。
现病史
患者于年4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痛、胸闷,疼痛向后背部及左臂内侧放射,伴大汗、头晕和乏力,持续时间约10分钟,口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医院就诊,植入支架1枚(具体情况不详),症状消失。此次入院前1月,上述症状多次发作,性质及缓解方式同前。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30余年,血压最高/mmHg;脑梗死病史3年余;有前列腺增生史、双下肢静脉曲张史、肺结核史和骨髓炎史。
体格检查
脉搏:6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83mmHg。口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平坦,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双下肢静脉曲张。
辅助检查
心肌酶谱:正常。
心电图:
诊断
1、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心功能Ⅱ级;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3、陈旧性脑梗塞;4、肾功能不全。
风险评估
Grace评分:.8。
Crusade评分:49,高危。
术前用药
1、拜阿司匹林mg,qd;2、氯吡格雷75mg,qd;3、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mg,qd;4、曲美他嗪20mg,tid;5、阿托伐他汀20mg,qn;6、美托洛尔25mg,bid;7、非洛地平缓释片5mg,qd;8、特拉唑嗪2mg,qn。
治疗经过
(3月12日)右冠支架植入术,穿刺右侧股动脉选用JR4.0指引导管,用runthrough、fielderXT、galasecondconquestpro导丝,通过闭塞段后,沿导丝送入sprinter1.5×15mm、sprinter2.0×20mm球囊预扩张,RCA远段病变处植入Xience2.5×28mm支架,送入sprinterNC2.5×12mm后扩张。
术前予以水化,术中使用比伐卢定。
处理右冠后出现了肌酐水平升高,造影剂肾病。考虑患者存在肾动能不全,血压控制不佳,合并有动脉严重粥样硬化,给予行肾动脉超声检查。
超声显示:左肾动脉重度狭窄。肾脏ECT显示:双肾灌注显著降低,双肾功能重度减退。肾动脉造影显示左肾动脉起始段管状狭窄95%,右肾动脉起始段管状狭窄90%。
(3月20日)行肾动脉支架术。穿刺右侧股动脉,选用7F动脉鞘,选用7F肾动脉指引导管,BMW导丝,用sprinter2.5×15mm球囊预扩张,于左右肾动脉分别植入处Genesis6.0×18mm支架、Invatec7.0×15mm支架。
(3月24日)行回旋支及前降支介入治疗。选用EBU3.5指引导管,穿刺右侧桡动脉,导丝通过回旋支闭塞段,但球囊无法通过。直接行前降支支架植入,Firebird23.0×33mm、Firebird23.5×18mm支架于前降支狭窄及左主干。
冠脉及肾动脉介入治疗
。术后用药情况及随访
1、氯吡格雷75mg,bid;2、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mg,qd;3、曲美他嗪20mg,tid;4、阿托伐他汀20mg,qn;5、美托洛尔25mg,bid;6、非洛地平缓释片5mg,qd;7、厄贝沙坦mg,qd。
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血压得到控制,肌酐水平无明显升高。
点评专家
刘兆平副主任医师
医院
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年和年分别于澳大利亚墨尔本Epworth医院和德国图林根州BadBerka心脏中心进修冠心病介入治疗。担任《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美国心脏病学学院心血管介入杂志(中文版)》特约编委。
点评内容
患者老年男性,冠心病诊断明确,曾接受介入治疗,近期症状再发,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明确。冠脉造影显示三支血管病变,先后对右冠脉及左前降支进行介入治疗,策略正确,结果满意。
患者冠脉呈极度右优势型分布,回旋支相对供血范围小,在导丝通过闭塞病变但是球囊不能通过的情况下,没有“恋战”,选择放弃,是明智的。
患者存在全身多发动脉粥样硬化,肾功能受损,高血压控制困难,进行肾动脉超声检查,并在冠脉造影的同时进行肾动脉造影,选择合理。
肾动脉造影显示双侧肾动脉狭窄,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对双侧肾动脉进行介入治疗是非常必要的。除上述情况外,需要怀疑肾动脉狭窄的情况还包括:1、合并低钾血症的高血压;2、应用ACEI或者ARB类药物后出现肾功能恶化;3、难以解释的肾脏萎缩或者肾功能衰竭;4、恶性高血压。
肾动脉狭窄(图片来自网络)
目前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指征不是很明确,通常认为在有解剖性或功能性严重肾动脉狭窄的情况下,例如突发的左心室功能保留的心衰或肺水肿、肾缺血导致的少尿/无尿等,均应进行干预。
对于肾动脉狭窄超过60%,合并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和/或肾功能不全也可以考虑进行介入治疗。
从技术角度,肾动脉介入治疗也可以经桡动脉途径完成,但是由于指引导管直径限制,操作会比较困难,因此目前大多还是经股动脉完成。在处理肾动脉病变时,开口病变多见,手术技巧类似于冠脉开口病变。
预扩张是必要的,除了预处理病变易化支架输送的目的之外,更重要的是减少释放支架时由于“挤西瓜子”现象支架向远端移位,导致最终不能完全覆盖开口的情况。支架释放时关键是定位准确,避免移位。
最后,对于全身多发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患者,各项危险因素控制及二级预防措施非常重要,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用药小贴士
近年来,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新型P2Y12抑制剂替格瑞洛作为ACS的一线抗血小板药物。
但是,PLATO-CKD亚组数据显示,肌酐清除率<60ml/min的患者,1年后血肌酐水平较基线增加,替格瑞洛组(11±22)%高于氯吡格雷组(9±22)%,P<0.。
相关文献报道,替格瑞洛可以通过抑制腺苷转运体ENT-1,提高血浆中腺苷的浓度,增加腺苷介导的生物学效应。
腺苷浓度升高,能降低入球小动脉压力,从而降低肾小球滤过压,改变肾血流动力学,从而导致肌酐升高。
参考文献
张士庆,朱永宏.替格瑞洛引起肌酐升高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国循环杂志,年7月第31卷第7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