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患者***,85岁,女性,因阵发性心悸16年,发作时伴胸痛,胸闷5年,加重伴闷喘1天入院。患者于年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心慌,心跳有间歇感,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于年11月出现快速心房纤颤,本次发病持续20分钟后伴明显胸闷气喘,烦躁不安。入院时:血压81/50mmHg,心率次/分,双肺底可闻湿罗音,发作时心电图为快速性房颤伴有V4~V6导联ST缺血性下移1.5mm,超声心动图示左房52mm,EF40%。
1.入院诊断
冠心病
稳定性心绞痛
心律失常
心房纤颤
心功能III级
2.病情分析
(1)发作时间:多在6-8AM早晨醒来时和12AM-1PM两个时间段发作,发作时常无明显诱因;
(2)发作时间表现:血压较低,一般在90/60mg以下;心率较快,一般在次/分以上;发作时全身发凉。
可见患者病情基本符合心肌缺血事件发作的时辰节律(多发生于每天6AM-12AM),患者晨起后,交感神经活性显著增加,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增高,易导致血管收缩,血浆皮质醇增加使心外膜血管对缩血管因素的敏感性增加,使冠脉血流减少,心率增快,增加心肌耗氧,引发心功能不全,使射血减少,血压下降。另外,早晨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抑制活性增高,抗凝血酶水平下降,激活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凝血,引发心肌缺血事件发作。患者在心肌缺血基础上诱发心衰发作。如果纠正心肌缺血情况,心功能会得到改善。
因此对本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降低心肌耗氧,降低交感神经活性,扩张冠脉,改善缺血心肌的灌注,改善心功能等。
3.入院后部分医嘱
阿司匹林肠溶片0.1g,每日1次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早上1次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50mg,每晚1次
0.9%NSml+硝酸异山梨酯10mg+门冬氨酸钾镁40ml,静滴,每日1次
…………
4.用药方案分析
由于该患者病情较为复杂,还涉及其它病症的临床药物治疗问题,因此用药品种较多。本案例中主要分析与冠心病治疗有关的用药方案。
(1)美托洛尔属于β受体阻滞剂,该药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慢心率,延长心室舒张期,增加缺血心肌的供血。琥珀酸美托洛尔的缓释剂型,由微囊化的颗粒组成,以几乎恒定的速度释放约20小时。该剂型的血药浓度平稳,作用超过24小时。可以一日一次给药。也可以分两次加强。
(2)每晚给予硝酸酯类50mg,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静脉、动脉,降低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预防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缓释制剂作用时间可达到12h,每晚给予一次,作用时间可以覆盖至每天早晨患者发作。
(3)阿司匹林肠溶片为环氧酶抑制剂,每天1次阿司匹林(0.1g)足以维持对血小板血栓素A2(TXA2)生成的抑制,从而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阻抑血栓的形成,预防其因血小板聚集引起的心肌缺血的发作。
5.用药方案的调整
经治疗2日后,仍然在晨起发作,发作时BP/65mmHg,心率89次/分,药师提的用药建议是:美托洛尔缓释片加量;阿司匹林肠溶片0.1g,每晚1次。
用药方案调整的原因是:
(1)原医嘱中每日23.75mg的美托洛尔和每晚50mg的硝酸酯类药物,仍不能控制早晨缺血的发作。可考虑适当增加美托洛尔加量(23.75mg增至35.mg),进一步降低晨起时的心率,降低心肌氧耗。
(2)肠溶型的阿司匹林服用后需3—4小时才能达到血药浓度高峰。加之夜间人体活动少,血液黏稠,血小板易于聚集,可调整为晚上用药。目前关于阿司匹林究竟早上吃好还是晚上吃好,目前意见尚不统一。
6.病情转归
按照药师所提建议,美托洛尔的用量调整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mg,早晚各1次。阿司匹林改为晚间服用。患者在此方案的治疗下,病情稳定,心率控制在安静状态下65-76次/分左右,病情稳定后出院。未再有入院前的症状发作。
案例二
患者***,66岁,男性,因“发作性胸痛,胸闷30余天”入院。患者于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每日清晨发作心前区痛,伴出汗,持续10~15分,口服硝酸甘油5分钟左右可缓解。医院就诊,具体治疗不详。入院时血压/90mmHg,心率70次/分。动态心电图显示胸痛发作时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明显抬高,V5、V6导联T波高耸。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无家族性遗传性病史。
1.入院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
2.入院后给予药物强化治疗: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抗凝抗血小板聚集;
他汀类-----调脂,稳定斑块;
硝酸酯类----扩张冠状动脉;
地尔硫卓-----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同时扩张冠脉,增加缺血心肌灌注。
3.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原因
(1)患者发病多在早晨发作,发作时心电图一过性ST抬高,考虑病人为变异性心绞痛。动脉硬化斑块导致局部内皮功能紊乱和冠状动脉痉挛是其发病原因。
(2)冠状动脉对外界的刺激会比较敏感,如果使用β受体阻滞剂,阻滞β受体后,会使血管中的α受体占优势,即α受体的缩血管作用占优势,这样血管可能会因α受体的缩血管作用而发生痉挛,而使心肌缺血,加重患者的心绞痛。故使用地尔硫卓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的同时,扩张冠脉,改善缺血心肌的灌注。起到缓解心绞痛的作用。
案例三
患者***,76岁,男性,因“阵发性心慌,胸闷18月余,加重1天”入院。患者18月前因劳累而出现心慌,为心前区心跳杂乱不适感,并伴胸闷,无胸痛,头痛,头晕等症状,未治疗,休息约2-3小时方缓解。之后心慌多次发作,多于劳累,情绪激动后发作,每次持续半小时至1小时不等,休息一段时间可缓解。患者于年12月27日至年1月9日,曾诊断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快速房颤”在心内科住院,给予抗凝抗栓、降压、控制心室率、降低心肌耗氧和调脂稳定斑块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坚持服用药物,一天前因情绪激动后出现心慌,并伴有胸闷,为心前区心跳杂乱感,无胸痛,头痛,头晕等,门诊以“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持续性心房纤颤”收入院。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1年,最高/mmHg,服用药物控制在/70mmHg左右,于年和年两次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具体病变血管情况不详。平时服用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盐酸曲美地嗪片,硝苯地平控释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等药物。前列腺增生病史7年,服用前列康治疗,效果尚可。多次查血糖在7.0mmol/L以上,但未确诊糖尿病。
入院时血压/80mmHg,心室率90次/分。心电图:心房纤颤。
1.入院诊断:
冠心病
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
稳定性心绞痛
心律失常
持久性心房纤颤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前列腺增生
2型糖尿病
2.入院后医嘱
华法林钠片2.5mg,,1次/天,口服;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mg,2次/天,口服;
其他降压、调脂等治疗。
3.用药分析
本案例属于房颤用药与抗凝用药
(1)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该药属于β受体阻滞剂。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主要是控制房颤患者活动状态的心室率,目标控制在90-次/分。能竞争性阻滞β受体,使心脏正常自律性下降,当交感神经明显兴奋如运动及紧张状态时,抑制窦性心律的升高。β阻滞剂可明显提高心室致颤的阈值,对于此患者(曾发生两次心肌梗死)是良好的保护药。由于患者动态心电图示夜间有2.2S的长间隙,故选用美托洛尔平片,避免夜间心率降低太慢引起传导阻滞。
(2)选用华法林钠抗凝的原因
慢性房颤患者有较高的栓塞发生率,过去有栓塞病史、瓣膜病、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患者(75岁)、左心房扩大和冠心病等发生栓塞的危险性更大,均应长期抗凝治疗。可选择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和华法林钠,可参照CHADS2积分进行选择。
关于CHADS2积分,是指既往有脑卒中或过性脑缺血,积2分;年龄(≥75岁)积1分;高血压积1分;糖尿病积1分;心衰积1分。当患者积分≥2分时,选用华法林钠;当患者积分≤1分时,选用阿司匹林。
此患者有高血压病糖尿病且年龄76岁,CHADS2积分为3分,故选用华法林钠抗凝。
4.用药后的临床监测
(1)心率的监测。经常测病人的心室率。
没有心衰时应用美托洛尔控制心率,静息状态下心室率控制在60-80次/分,运动状态下心室率控制在90-次/分。
(2)华法林钠的合理应用与监测
华法林钠是国内外最常用的长效抗凝药,但其治疗窗窄,用药过量可导致出血,严重者将危及生命;而用药不足则发生血栓栓塞,使抗凝治疗失败。同时,华法林用药的个体差异很大,并且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很多,需要及时进行监测以调整用药剂量。
该药作为一种间接抗凝药,是通过抑制肝脏合成依赖于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而发挥抗凝作用。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半衰期分别为6、20~30、45~72和60小时。因此,华法林口服需经2-7天出现抗凝活性;停药后以上各凝血因子的合成也需一段时间,因此凝血功能也需多日后逐渐恢复。
服用华法林钠后,需及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PT检测是在体外将类似组织因子的试剂(包括Ca2+离子)加入到血浆中(不含组织因子和Ca2+),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观察血浆凝固的时间,此时间(PT)代表的是血浆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活性。由于PT检测过程中使用的试剂的促凝活性不同,因此同一份血浆使用不同试剂检测,得出的PT值不同,无法进行比较。临床使用标准化了的PT,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华法林的用药剂量。通过用药,使INR维持在2.0~3.0之间。
由于华法林用药后影响疗效的因素很多,应该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提高用药安全性和依从性。
根治白癜风用什么方法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