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刘启明,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心脏介入科副主任,兼任湖南省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和湖南省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质控中心副主任。
夏季体内水分流失多,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容易诱发心梗、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那么夏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病?本刊专访了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刘启明。
夏季易发心脑血管疾病
《健康新语》:夏季为何多发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有哪些?
刘启明:我们通常认为心脑血管疾病在寒冷的冬季易发,很多人在夏日放松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警惕,这种想法错误。从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收治情况来看,每年七八月份呈现出心脑血管疾病多发小高峰。
心脑血管病炎热夏季高发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人体为了散热,需要扩张体表血管,血液在体表分布比平时增加约3-5倍,导致心脏、大脑等主要脏器的血液灌注相对减少。其次,夏天气温高出汗多,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尤其在持续高热天气,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第三,夏天闷热天气,人们情绪波动容易急躁,植物神经紊乱容易引发心律失常,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血管收缩,导致心脏工作负荷增加。第四,进入夏季后昼长夜短,睡眠质量大打折扣,缺乏足够的睡眠、睡眠质量不高均会导致心脑血管患者容易发病。第五,中老年人的体温调节中枢敏感性下降,如果房间密闭通风性不好,出汗后又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容易中暑,老年人很容易在中暑基础上加重心脑血管基础疾病加重。第六,夏季空调房间与外界温差大,频繁进出空调环境,冷暖频繁交替导致身体调节失衡,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第七,夏天空气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容易导致缺氧。第八,老年人高血压发生率高,夏季出汗多,服用降压药血压降低,自行停药容易导致血压波动,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机体因素、疾病因素、生活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气象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机体因素主要包括性别与年龄、肥胖及遗传等几个方面。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尤其是60岁以上,发病率较高,且男性高于女性,但75岁以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疾病因素主要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基础心脏疾病等。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率不仅较正常人高2倍,且发病早、病变范围广泛。短暂性脑血管缺血缺氧(TIA)和脑卒中史也是独立危险因素。
生活因素主要包括吸烟、饮酒、暴饮暴食、熬夜等生活不规则、激烈运动等多个方面,此外还包括便秘时用力大便、情绪过分激动、重体力活动、睡眠严重障碍等。
社会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职业、性格类型等方面;脑力和注意力高度集中,以及对视觉、听觉形成慢性刺激的职业,均能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导致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高。另外,A型性格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
气象因素包括季节交替、气温急剧变化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其他季节明显增高。
不可不知的早期症状
《健康新语》:心脑血管疾病有何症状和特点?
刘启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隐蔽性、骤发性、容易猝死、需要紧急抢救处理等特点。在发病早期,有如下症状:
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心慌气短,心跳不齐,胸痛尤其是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疼痛,气紧、晕厥、虚弱,胸痛可以向左上肢体放射和背痛,入睡困难,有时候还会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脑血管疾病如缺血性脑中风(脑血栓、脑梗死等)主要表现为急性偏瘫、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眩晕等,肢体无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觉障碍,单侧肢体运动障碍,言语障碍,说话不利索,记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球转动不灵活,大小便失禁,肢体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头痛或者恶心呕吐,头晕、耳鸣,甚至意识障碍。
心脑血管疾病的隐蔽性是指不发病时,大多患者无任何征兆,患者往往麻痹大意,常规血压等检测亦可显示正常,但实际上属于血栓高风险对象,血管内的血栓一旦形成时刻危及生命。
心脑血管疾病常骤然发作,脑中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是骤然发生,往往在睡梦中,或者上厕所用力太大,甚至发生在漫步时,患者防不胜防。患者脑中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血管被堵死,大脑、心脏的供血供氧受阻,常常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如抢救不及时导致患者直接猝死。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发作后,医院治疗,及时提供患者的既往病历资料,医院成立了此类疾病紧急处理的“绿色通道”。
《健康新语》:心脑血管疾病有何危害?
刘启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呈现“四高一多”特性:
发病率高: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超过2.7亿人!
致残率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致残!
死亡率高: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高于恶性肿瘤等疾病导致的死亡率。
复发率高: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复发率与发达国家相比高出1倍!
并发症多:心脑血管疾病往往并发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做好八项注意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健康新语》:心脑血管疾病如何治疗及预防?
刘启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要根据不同的病情对症下药,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却可以通过健康管理,进行积极治疗与预防有效减少心脑血管疾病。
定期体检: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等经常发生在貌似“健康”人群,特别是发现有心脑血管器质性病变者,即使症状不明显的中年人,进入夏季更需要注意体检。
戒烟:吸烟对人体的危害众所周知,大量吸烟者的冠心病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3.6倍,吸烟与高血压、高血脂等其它危险因素有协同作用,往往使冠心病的发病率成倍增加。
平衡膳食:夏季应多选择鱼、鸡肉、牛奶、大豆等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等植物食用油,进食粗粮、蔬菜等富含食物纤维的食物,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多食新鲜瓜果,控制甜食,低盐饮食,少吃煎、炸、熏、烤和腌制食品,用餐不宜过饱,建议少吃多餐。
积极治疗原有基础疾病: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
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精神紧张可使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精神过度紧张还会诱发心律失常,甚至使已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等意外。
规律生活:包括按时起床、定时定量进餐、适量锻炼、按时睡眠、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高血压患者夏天夜间睡眠质量下降时,会出现夜间血压升高,加重心脑血管的损害,因此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证充足睡眠。
谨防感冒和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用力导致血压升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炎热夏季保持充足的水分。
调节空调温度与湿度:空调温度不要调得太低,也不要在空调房间呆得时间太长,进出温差特别大的不同环境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文/《健康新语》韦益兰)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吉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