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疗效独特,但两类型易混淆
传统观点认为,冠心病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狭窄。但近年来的临床试验提示,血管狭窄并非心肌缺血唯一病因,如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的主要因素为易损板块破裂后的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血管堵塞;冠状动脉血管痉挛,心肌桥所引发的心肌缺血明显影响患者生活的质量。因此,冠心病的治疗需要多管齐下。
中成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控制的特性,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当前,如何选择中成药、减轻冠心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众多医学专家、药学专家和冠心病患者共同
活血化瘀药针对血液起作用,改善血瘀
按照药物作用特点的不同,活血化瘀药可分为以下几种:
养血活血类:丹参、当归、赤芍等;
活血祛瘀类:川芎、红花、蒲黄等;
祛瘀止痛类:乳香、没药、延胡索等;
破血散结类:三棱、莪术、桃仁等。
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来讲,活血化瘀类药物具有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甚至溶栓的功效,其主要针对血液起作用。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典型的血瘀症状。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各异,涉及病种很多,但一般均有血液“浓、黏、凝、聚”的倾向,即现代医学上的血液流变学异常。经临床验证,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血液流变学异常具有良好疗效。很多此类药物均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的作用。
芳香温通类药物促血管新生,具“药物搭桥”作用
临床上使用超过30年的麝香保心丸是芳香温通类药物的典型代表。该药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含有麝香、苏合香、肉桂、人参、蟾酥等七味名贵中药材,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药理研发的冠心病治疗中成药。该药具有保护血管内皮、阻遏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血管斑块等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麝香保心丸能够促进缺血性心血管新生,通俗称为“药物搭桥”。
辨证选药看“血”“脉”,联合用药要当心
芳香温通类中成药和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特点各异,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加以选择。如果主要病因在“脉”,即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微循环等,芳香温通类中成药具有较好疗效;如果主要病因在“血”,即血液流变学异常,可选择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应注意的是,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不宜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其可因过度活血化瘀易诱发出血性疾病。特别是冠心病伴发其他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有出血性脑卒中史或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应慎用活血化瘀类药物。
近年来,麝香保心丸等中成药物质基础的阐明,为中成药治疗冠心病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中成药在治疗冠心病等慢性病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白癜风能好吗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