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表于《AnnalsofInternalMedicine》的一项研究显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接受常规介入性冠脉造影和血运重建后死亡风险低于未行手术的患者。
来自墨尔本大学的SaraVogrin表示,大多数对比常规vs择期冠脉造影的随机对照试验的交叉率很高,但是并没有针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亚组分析。因此,指南没有给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使用造影的明确及具体推荐。
SaraVogrin等人通过一项纵向研究评估了常规介入管理策略及血运重建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个月全因死亡的影响。他们使用离散时间生存分析模型分析了至年的出院数据,共入选了例因不稳定性心绞痛紧急就诊的患者,其中43%患者在初次住院时接受了冠脉造影检查。研究者通过44个倾向得分协变量对患者进行了平衡。
结果显示,接受常规造影者的12个月死亡风险相对降低52%(HR,0.48[95%CI,0.38to0.61])。与仅接受诊断性造影相比,血运重建并未带来额外的死亡获益。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2个月内即完成造影者的12个月绝对累积死亡风险较未接受造影者降低5%(3.2%vs.8%)。造影的相对效应并未因患者年龄、性别或合并症而产生差异。
研究者总结道,2个月时的常规介入性诊断造影(无论有无后续血运重建,与优化药物治疗相关)可能预防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12个月时发生死亡。研究者认为未来的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管理试验应该考虑如何体现治疗组和复发性急性心脏事件之间的高交叉率。这类试验还可以评估常规造影对后续生活质量和残疾预防的影响。
来自麦克马斯特大学的SanjitS.Jolly和P.J.Devereaux在伴随社论中写道,尽管Vogrin等人再次证实了介入性策略在不稳定性心绞痛评估中的重要性,但该研究不足以改变指南推荐,所以未来还需要开展大型的决定性随机试验。
在大型试验得到明确结果之前,医生在评估胸痛患者时应首选确定患者胸痛是否为心源性,因为在生物标志物阴性的胸痛患者中,只有很少部分患者是心源性胸痛。若干介入性或非介入性心脏测试均能够分辨胸痛是否为心源性。在生物标志物为阴性但确实存在不稳定性冠脉疾病的患者中,循证药物治疗及冠脉血运重建均是合理的选择。
转载声明:版权申明
来源:医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