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盲人作家博尔赫斯
前段时间红遍朋友圈的《中国诗词大会》,让人们看到了文字、文学、文化的魅力,更让腹有诗书的学员,以及出口成章的主持人董卿惊艳朋友圈。
然而,对于诗书的追求,从来不限于星光闪耀的舞台。在平凡的生活中,也有位对抗平庸的姑娘,翻开了写满励志的纸张。
没接受过正式教育,60岁开始学习认字;76岁,出版了自己第一本书;78岁,成为中国作协会员;80岁学习画画,向着画家的梦想努力。
这位传奇奶奶叫姜淑梅,年出生在山东,历经民国、抗战、新中国,经历过战乱也感受过饥荒,在一个工厂当了二十多年的临时工,半辈子都在为生计操劳。
“我60岁以前的小目标就是活着。”
姜淑梅(左)和女儿艾苓(右)
这一次,该中国姑娘出场了。
60岁,识字年,一直陪伴姜淑梅的丈夫因车祸去世,她在儿女面前总是很坚强,但精神还是不可避免的变得差起来,晚上常常睡不着觉。为了让母亲从悲伤中走出来,女儿艾苓提出让姜淑梅学习认字写字。
虽然没上过学,但姜淑梅心里一直有学习的想法,想记些有趣的旧事新事,在女儿的鼓励下,已过花甲之年的他开始了自己的识字之旅。
她的外孙女,也是她后来的识字老师
姜淑梅将字编成快板,让孙女写下来,自己照着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一遍再一遍;别人看电视是看剧情,她就看上面的字,一边看,一边学;身边的孩子、街上的行人都是她的老师,牌匾、广告、说明书、电视字幕都是她认字的教材。
“认定一件事,就坚持到底,哪怕从零开始,也决不放弃。”
虽然学习生活常常被各种事情打断,但姜淑梅从未想过放弃——没时间就早上起早看书,做饭空档也可以学习,带孩子就一边哄她一边念字,总之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时间。
姜淑梅读莫言的《檀香刑》
日复一日,一点一点地学习,一点一点地积累,从最开始看幼儿认字图书,到看《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后来看莫言的《蛙》《檀香刑》。
她靠着自己的努力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75岁,写作写字比认字难得多,对于姜淑梅来说,写字完全是一个陌生的事情。刚拿起笔时,手直哆嗦,横也写不直,竖也写不直,一天都写不出两句话。
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姜淑梅一直信奉父亲的话:别在困难面前低头,要动脑筋解决问题;做错了事,就不要去想,想也没有用。这两句话让她受用了一辈子。
年,姜淑梅在女儿艾苓出版的散文集上,一笔一画写下了两句话:本是乌鸦娘,抱出金凤凰。根是苦菜花,发出甘蔗芽。
那一年,姜淑梅62岁,学写字刚满两年。
慢慢学会写字后,在女儿的鼓励下,75岁的姜淑梅开始写作,写自己经历过的和听说过的各种故事。“把一生一世的事儿写在纸上,真是太高兴了。”
76岁,出书我们离梦想很远吗?不过就差了一个坚持而已。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说过:“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通过自己的笔,姜淑梅将一个个心底的故事写下。
一开始写得总是磕磕绊绊,有时候一天写不到一句话,一天就写几个字。“只要睁开眼睛,只有吃饭耽误我的事,上厕所耽误我的事,剩下我都用在写作上”。渐渐的,姜淑梅的故事写得越来越流畅,也越来越生动。
女儿艾苓将母亲的故事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立刻收到很多人的回应,他们都被姜淑梅朴实而真诚的文字所打动。
年,姜淑梅出版了她人生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
每个字都钉在纸上,每个字都戳到心里。“像是在某个午后,盘腿在土炕上,坐在姜淑梅老奶奶的对面,泡上一壶土茶,听她娓娓道来满腹传奇。”
“姜淑梅女士作品里的事情,跟知识分子的书写是不一样的。她笔下的民间故事,有一种故事本身的力量,那种力量是你很难忘记,很难忽视的。”
一年一本书姜淑梅曾口出“狂言”:我一年出一本。
而她确实做到了,从第一本书开始,到今天,姜淑梅已经出了4本书——《乱时候,穷时候》《苦菜花,甘蔗芽》《长脖子女人》《俺男人》。
十多万字一本,本本动人,篇篇精彩。
“我写出来让年轻人看一看,知道老辈子人是怎么活过来的,以前的人都过的什么日子、经过哪些痛苦。大家都知道知道,一代一代传下去。我要不写的话,那些老事不都失传了嘛。”
年姜淑梅成为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的一员。年,她加入了中国作协,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作家。
而对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姜淑梅显得很淡然: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余生全是精彩“不怕起步晚,就怕寿命短,千万不要懒。”这是姜淑梅的座右铭。
除了写作,姜淑梅还在不断尝试新的东西。
她去学唱歌,没事就拿着唱,开始气短不够用,后来越唱气越足。唱起《沂蒙山小调》韵味绵长,很是动听。
学着弹琴,照着简谱自学电子琴,慢慢也能弹出调来,如今已经能弹出好些小曲来。
坚持一天两次出去运动,每天都做几十个仰卧起坐。带着邻居一起做老年回春保健操。80岁的人了,精气神儿却比许多年轻人还要好。
80岁姜淑梅又开始学着画画,为自己的新书画插图。她还为自己立下了一个小目标:“要是老天爷能给我时间,我的梦想是90岁之前成为一名画家。”
姜淑梅的画
从文盲到作家,学着弹琴唱歌画画,这位80岁的姑娘,就这样把人生过成了诗一般的模样。
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是不是你也曾感慨: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在漫长的岁月里,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时光充实自己,过好这一生,靠的不是道理,而是自己。
只有带着丰盛的自己,才能将此生过得润物细无声、却又惊艳了无痕……
文/堂主
图/来源于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