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与痛
疼,痛也。——《广雅》
痛,病也。——《说文》
通俗地讲,疼痛到一定程度并持续到一定时间(超过1月)成为慢性疼痛,可引发身体多器官功能的改变,即为病也。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是官能性或实质性的感受。
根据国际疼痛研究会定义:疼痛是人体组织损伤或者潜在的组织损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情感经历,同时伴有呼吸、循环、内分泌、心理学的改变。
所以,从这个定义来看,疼痛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体的,也就是肉体能感受,一个是心理的,就是情感能感受。
年,美国疼痛学会主席JamesCampbell提出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与血压、体温、呼吸、脉搏一起,是生命体征的重要指标。
年,美国第次国会把-年定为“疼痛控制与研究的十年”。
年亚太地区疼痛论坛提出“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年第10届IASP大会与会专家达成共识——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
国际疼痛学会从年起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全球征服疼痛日”。
现代医学所谓的疼痛(pain),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为临床上最常见症状之一。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躯体运动性反应和/或内脏植物性反应,常伴随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痛觉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引起机体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但另一方面,疼痛作为报警也有其局限性(如癌症等出现疼痛时,已为时太晚)。而某些长期的剧烈疼痛,对机体已成为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
医学界认为,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
▍依疼痛持续时间
急性疼痛:
短期存在,少于2个月,多起源于新近的躯体损伤,是损伤的直接作用,如手术、创伤后疼痛等,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对患者有保护作用,提醒患者寻求医疗帮助。
急性疼痛有自限性,当组织损伤恢复后即减轻,若不减轻即可发展为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
持续3个月或以上,多数与以往的损伤有关,但不仅是损伤本身的影响,还受许多其它的因素影响(心理、社会、经济等),被认为是一种疾病。
慢性疼痛又分为慢性非癌痛和慢性癌痛。
▍依疼痛病理生理学
躯体性:
能精确定位,主诉为刀割样、搏动性和压迫样疼痛。
内脏性:
常更加弥散,表现为钝痛和痉挛痛。
神经病理性:
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遭受伤害引起;可形容为烧灼样痛、锐痛或电击样痛。
其他特殊的疼痛类型:
包括反射性疼痛、心因性疼痛、躯体痛、内脏痛、特发性疼痛等。
▍依现状涉及疼痛诊疗项目分类
急性疼痛:软组织及关节急性损伤疼痛,手术后疼痛,产科疼痛,急性带状疱疹。
慢性疼痛:软组织及关节劳损性或退变疼痛,椎间盘源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
顽固性疼痛:三叉神经痛,疱疹后遗神经痛,椎间盘突出症,顽固性头痛。
癌性疼痛:晚期肿瘤痛,肿瘤转移痛。
特殊疼痛类:血栓性脉管炎,顽固性心绞痛,特发性胸腹痛。
相关学科疾病:早期视网膜血管栓塞,突发性耳聋,血管痉挛性疾病等。
▍疼痛性质的分类
钝痛、酸痛、胀痛、闷痛。
锐痛、刺痛、切割痛、灼痛、绞痛。
▍疼痛形式的分类
钻顶样痛
暴裂样痛
跳动样痛
撕裂样痛
牵拉样痛
压扎样痛
公认的分类方法基于神经生理学机制、时间、病因或影响部位。
▼疼痛的神经生理学分类
基于推断的疼痛机制,主要有两种:
伤害感受性疼痛和非伤害感受性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又分为躯体疼痛和内脏疼痛。
非伤害感受性疼痛又分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心理性疼痛。
▼病因分类
更注重引起疼痛的原发疾病,如可分为癌性疼痛、关节炎疼痛、及镰状细胞疾病的疼痛等。前者占疼痛病人的20%~50%。
▼按发病部位分类
可分为头痛、肩痛、腰痛和腿痛等等。腰痛占很大比例。
----------**********----------
疼痛程度的分类
微痛:似痛非痛,常与其它感觉复合出现。如痒、酸麻、沉重、不适感等。
轻痛:疼痛局限,痛反应出现。
甚痛:疼痛较著,疼反应强烈。
剧痛:疼痛难忍,痛反应强烈。
----------**********----------
疼痛是象征危险的信号,促使人们紧急行动,避险去害。在医学上,疼痛是最常见症状之一,疼痛的位置常指示病灶所在,而疼痛的性质间接说明病理过程的类型。
另一方面,在不影响对病情观察的条件下,医生有责任帮助病人消除疼痛。因而无论是麻醉止痛还是一般镇痛措施,都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