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横跨47岁到56岁的人;
一批有点高傲有点自卑的人;
一批有过崇高理想的人;
一批喜欢怀旧的人;
一批开始祭奠青春的人。
生于60年代,是最后一拨这样的人:
是最后一批过六一节,必须统一穿着白衬衫、蓝长裤的人;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小红星歌唱组合-单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是最后一批玩弹弓、铁环、玻璃珠的人;是最后一批看过黑白小人书的人;
是最后一批看了山口百慧的《血疑》,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无红点、担心自己也得白血病的人;
是最后一批还曾为费翔意乱情迷,深深同情他白白地担了大兴安岭火灾罪责的人;
是最后一批为实现4个现代化而勤奋学习的人;
生于60年代,我们感受了70年代的那种英雄理想主义色彩,但不再盲目;
生于60年代,我们包容了70年代的个性追求,却并不喧哗;生于60年代,我们全程经历了始于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是理想兼顾现实的一代,也将会是是痛并快乐着的一代;
生于60年代,我们见证了许多:
台湾校园歌曲来了:邓丽君、小虎队、王杰、郑智化,一首首优美的歌曲耳熟能详;
爱象一首歌邓丽君-歌曲精选专辑80首(CD2)
青苹果乐园小虎队-新年快乐
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王杰-爱我的我爱的王杰
星星点灯郑智化-星星点灯
香港电影来了:四大天王、成龙、周润发,一个个血胆英雄成为偶像;
霹雳舞来了,喇叭裤来了;
世界改变着我们,把我们从少年少女变成了人父人母;
经历了一代伟人毛、周、朱的离去;
经历了四人帮垮台;
见证了最先扬国威的小球和小球外交:
经历了女排三连冠;
经历了89年学生运动;
经历了富人越来越多,梦想越来越远;
于是,60年代的人有了很多无奈:
当我们出生的时候,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经济正在原始阶段;
当我们需要读书的时候,赶上了始无前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李谷一-难忘今宵
一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勾起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年发福的老一辈;20多年前我们曾怀想:20年后,我们的生活不知有多么的美好;曾经的美妙梦想,如今早已烟消云散,又有多少惆怅在心头?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们,现在大的有五十六,小的有四十七。上学都在六十年代末或七十年代初。当时我们的主课只有语文和算术两门,比起现在孩子的重磅“zhayao包”来,轻松多了。
我们学的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第二课是“中国共产党万岁”,第三课是“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主人”......
六十年代的人从小就懂得憎爱分明。
在“五七”指示的光辉照耀下,我们背诵着毛主席的教导“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既不但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在我们的记忆中:
电影《半夜鸡叫》周扒皮
我们从小就熟知自己的家史,与刘文彩之类的大恶霸不共戴天。我们心灵深处充满着对社会主义的无限热爱,对旧社会的无比痛恨。
那时候学习的榜样是罗盛教、邱少云、黄继光和欧阳海,是刘文学、戴碧蓉、草原英雄小姐妹这样的一些英雄人物。
我们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光荣,贪污浪费可耻”的价值标准。
那个时候从来都是拾金不昧的。
那时候的文化生活极其贫乏。电影只能看到朝鲜和阿尔巴尼亚的。记得当时的《卖花姑娘》、《金姬和银姬的命运》,使得多少善良的中国人流下了同情的泪水,没有理由不使我们为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而感到自豪,同时也为全世界那三分之二依然饱受苦难、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无产者而感到难过和不安。
卖花姑娘黑鸭子-岁月如歌6难忘的朝鲜时代
国产电影自然是以八大样板戏为主,那精妙的配乐、经典的道白和夸张的舞美,使人至今仍然难以释怀。
后来有了《决裂》、《春苗》、《战洪图》、《红雨》等一批带有强烈左的色彩的政治电影。国家大事主要是通过有线广播和极少数的收音机进行传播,另外,就是《新闻简报》。
每当看到已显虚弱、苍老的毛主席无声地出现在银幕上会见外宾的时候,我们都情不自禁地拍着巴掌,为自己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默默祝福。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大都记得难忘的年。三颗巨星陨落,一年之中我们同全中国亿万人民一样,经历了三位领袖逝世带来的无限悲痛,经历了唐山大地震带来的灾难和金色十月的无比喜悦。我们搭起防震棚,在低矮的窝棚里写作业;我们为毛主席戴黑纱,哭得声嘶力竭;我们举起标语小红旗,上街游行,欢呼打倒王张江姚……
天亮了,十年浩劫终于结束了。那时候,李光曦演唱的一首《祝酒歌》最能表达这种喜悦的感情。
祝酒歌李光羲-原唱经典名曲珍藏2
高考制度的恢复和科学大会的召开,使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欢欣鼓舞。
郭老那句“科学的春天来到了”,在无数人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华罗庚、陈景润的事迹激励着数以万计的学子们发愤读书,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和世纪末把祖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刻苦攻关。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为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叶帅的一首诗和老一辈革命家的殷切期望,成为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
没有人不相信我们的国家会在短短的二十年里,赶超英美等发达国家而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春天的故事董文华-名家名曲1
在中国当代历史中,年绝对应该被浓浓的写上一笔。那一年,邓小平第三次出山,被历史地推上了政治舞台。他的复出,昭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诞生。一时间,八块样板戏不演了,铿锵有力的革命歌曲听不见了。一批反映文革期间受害,生离死别和描写美好爱情的电影诞生了。《海外赤子》、《归心似箭》、《爱情啊你姓什么》、《瞧这一家子》、《甜蜜的事业》、《小花》、《戴手铐的旅客》、《等到满山红叶时》、《第二次握手》、《红牡丹》、《庐山恋》等等等等。
《戴手铐的旅客》剧照驼铃胡松华-但愿人长久
牡丹之歌蒋大为-中国电影百年歌曲精粹Vol.7(年代)
我们的明天比蜜甜关贵敏-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15首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
有电影,就必然有插曲。那时候的电影插曲实在是美,每每想起或唱起,就心潮起伏,情绪激荡,李谷一也成了我们梦中的歌神……
妹妹找哥泪花流李谷一-妹妹找哥泪花流电影插曲选
那时候高跟鞋、“飞机头”、喇叭裤、摇摆舞被普遍视为叛逆和异端。
邓丽君等港台歌手的所谓靡靡之音还被斥之以黄
色歌曲。想起小时候程琳的小螺号很好听!别看那时我们什么都没有,但有的是快乐,一点点小事就能让我们很知足。
小螺号少儿歌曲-经典少儿歌曲首
那时的文坛出现了一种“伤痕文学”,主要是讨伐“十年动乱”对人性的扭曲。文化艺术又一次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国产的《敌营十八年》、日本的《血疑》、《命运》、《排球女将》、英国的《大西洋底来的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电视连续剧热。美国的《加里森敢死队》第一次颠覆了我们对英雄人物的理解。
电影《少林寺》产生的轰动效应,使街上一下子出现了无数个光头觉远。
牧羊曲董文华-献给中国电影百年
那港台的武打录像片充斥着一间间低矮简陋的录像厅。单田芳、刘兰芳的评书《隋唐演义》、《杨家将》、《岳飞传》在普及历史知识的同时,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印度电影《流浪者》拉兹和丽达
印度电影《流浪者》拉兹和丽达
那时的一本叫作《武林》的杂志,创造了全中国期刊订阅、零售之最。香港电视连续剧在大陆异常火爆,尤以《霍元甲》、《陈真》、《射雕英雄传》、《人在旅途》等为代表。
万里长城永不倒罗文-单曲-万里长城永不倒
铁血丹心梁紫丹-紫色的声音
人在旅途梁紫丹-紫色的声音
文化生活的空前繁荣,也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改善。
以前凭票、卡供应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已不再紧张,人们的着装也逐渐从千篇一律的灰、蓝、黄而变得亮丽多彩。姑娘出嫁的条件,已成为“三十六条腿”和双卡录音机、双缸洗衣机和一台黑白电视机了。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也有幸成了最后一批能够全部看完历届“春节文艺晚会”的人。也正是从那时起,“春晚”便替代新衣、鞭炮,成了我们每年除夕的热盼。
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主持的这台春节联欢晚会,虽然略显稚嫩,但却是中国电视节目跨出一大步的标志。
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奚秀兰的《阿里山的姑娘》、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等等,留下了多少难忘的记忆!
十五的月亮董文华-名家名曲1
董文华的一曲《十五的月亮》,唱响了讴歌最可爱的人,这一新时期最响亮的主旋律,对越反击战激发出来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60年代的小孩虽生不逢时,常常为了生存而与世界做拉锯战,但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是欢笑的,是快乐的,是属于游戏的。下面“老照片讲故事”再来盘点一下属于60年代的经典游戏。
1、跳房子:用粉笔活着泥块在水泥地上画出四四方方的格子,把沙包或者石头放在格子里,用一个格跳到另一个格,沙包或者石头不能压线,从第一个格跳到最后一个格就算赢。
跳绳
滚铁环
踢毽子:现在的体育用品店里有各式各样的毽子,不同造型不同工艺不同材质,从前的毽子不是这样的,几根鸡毛绑在一起就是一个最简易的毽子了,手巧的女孩都要做好几个毽子,空余时间,三三两两地玩围一块儿,就是一段快乐的时光。
打乒乓球:60年代虽然物质匮乏,但政府一直推行全民健身,乒乓球这样简易的体育运动深入到各个乡村。没有专门的乒乓球拍,任意一块板子都能拿来用,没人会在意这些细节,只要能游戏,就倍加珍惜。
堆雪人:不需要任何道具,不需要特殊的场地,只要上天赐予一场大雪,游戏就拉开序幕了,比谁堆的雪人好看,谁堆的雪人能放得久,最重要的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堆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雪人。
老鹰抓小鸡:有一些记忆,属于某一代人,有一些记忆,似乎是属于全人类的。你没玩过老鹰捉小鸡?Hello,请问你是来自外太空的吗?
荡秋千: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因设备简单,容易操作而广泛流传。很多少数民族都会在民族节庆日举行荡秋千大赛,通常只能有女选手参加.
翻花绳:这个游戏不同地方有不同叫法,就是一条绳子在手上翻出不同花样,一个设套,一个解套,通常是小姐妹间的游戏,有时找不到小伙伴,也会逼着相熟的小男生杙起玩,虽然游戏有趣,但是让人碰见跟女生玩这样的游戏是要被笑的,所有小男生总是一边玩一边警惕地注意着周围的状况。
丢手绢
打老牛
斗鸡
火药枪
电动玩具
跳皮筋
攒嘎啦铪
方宝和斗青蛙
弹玻璃球
这些带着欢笑和泪水的记忆
无法不令我们感动!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们,如今大都已经步入中年之旅,成了单位和社会的中坚。往事如过眼烟云,不同的经历造就了我们同前人、后人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和处世原则。
回忆过去,并不意味着裹足不前。
回忆过去,会使我们在观照历史的同时,寻找出更符合于我们时代特征的精神和境界,使我们更加为生于六十年代骄傲和自豪!
鍖椾含鍝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鍖婚櫌濂?鐧界櫆椋庢不鐤楃殑杈冩湁鏁堝尰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