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学思规范ACS患者临床诊疗之我见

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种重要的抑制交感的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ChinaPEACE研究的结果显示,目前在我国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存在很多不规范现象,而这些不规范现象也影响ACS的规范诊疗。《门诊》特邀首都医科医院吴学思教授谈谈关于规范ACS治疗的独到见解。

医师专访

INTERVIEW

《门诊》

METOCARD-CNIC研究就发现metoprolol在急诊PCI术前给药减少心肌损伤,并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请分析一下β受体阻滞剂在STEMI患者提前应用获益的可能机制是什么?

吴学思教授

该研究旨在前瞻性观察心功能KillipⅠ~Ⅱ级的前壁STEMI患者行PCI之前早期静脉注射美托洛尔的作用,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按指南推荐进行标准化治疗,包括无禁忌患者24小时内口服美托洛尔等。结果显示早期静脉给药组梗死心肌的面积明显缩小,左心功能(LVEF)明显提高。这包括两个关键点,即早期使用和标准化治疗。毫无疑问,无禁忌证的STEMI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越早越好,因为越早越能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减少心肌损伤,尤其重要的是降低心肌耗氧量方面。在各国冠心病指南中也推荐β受体阻滞剂应放在治疗冠心病的第一位,主要得益于它能快速、直接地起到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损伤,减少心梗面积,保护心功能的作用。

《门诊》

对很多心内科医师来说,β受体阻滞剂剂量的调整是临床遇到的常见状况,请您谈谈剂量调整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希望您可以对关于患者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的复诊、如何调整β受体阻滞剂剂量进行一些经验分享?

吴学思教授

β受体阻滞剂最初即作为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的一线药物,有着几十年的历史,医师对于它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应用现状却与理想仍有一定差距。最近的ChinaPEACE研究也说明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和使用量还远不够,出院时用量仅达到平均38mg,这个剂量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影响医师用量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顾虑推荐的剂量对心功能是否有损伤,另一个是顾虑患者的心率降得过低。实际上,只有伴心功能KillpⅢ-Ⅳ级的大面积心梗患者,需谨慎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反之,ACS患者应用了β受体阻滞剂后,急性心肌缺血明显改善,血压和心率稳定,心功能将得到改善;至于血压和心率,除禁忌证之外,其降低是对冠心病和心肌缺血有益且安全;而且,血压越高、心率越快,β受体阻滞剂越早应用,收益越大,而且剂量尽量高些,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对于β受体阻滞剂,比如美托洛尔缓释片,很多医师起始不敢用较大剂量,仅用半片或者一片,这往往不足;对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即使住院的起始剂量偏小,在密切观察下,也应该较快增加剂量,最好在住院的48小时内将患者的血压、心率控制稳定,即把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抑制到比较稳定的水平。在此要强调一个理念,我们不是为了降心率而降心率,而是以心率为窗口,监测判断是否将兴奋的交感神经抑制到较满意的水平;以指导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剂量,而达满意水平就需要足量。换言之,尽快足量使用才能达到最好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损伤的目的。加量的过程快些,使患者尽快达到比较合适的剂量。一般来说,要达到2片或以上,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也会对猝死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门诊》

β受体阻滞剂在实际临床的使用往往不尽如人意,它的规范使用对ACS规范治疗的益处何在?可否请您分享一些患者在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和二级预防的经验?

吴学思教授

β受体阻滞剂的规范使用与ACS规范治疗是相互推动的。对于排除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的急性心梗患者,在住院时要尽早用药;有禁忌证患者,虽暂缓应用,但需随时观察和监测,待禁忌证消除,就要尽早应用;而且,还应随时加量,心梗患者更需要足量的β受体阻滞剂,以减少心脏重构和心肌损伤,减少室壁瘤的出现,以及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

ACS患者应尽早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且争取在住院期间用到其耐受剂量,这是因为出院后加量将有些难度:比如患者能否按时随访,随访时门诊医师是否了解患者的具体状况调整剂量,还是按照原来的剂量继续开处方等因素,都会影响患者的最佳治疗。临床上还应特别强调







































北京怎么样治疗白癜风
北京治白癜风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yslw.net/yzyy/624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