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癌症更易伤害你的,是它上班族最易中招

枯藤老树昏鸦,熬夜加班开黑,身体已被掏空,夕阳西下,KPI还差一截。

「过劳」已成为现代人最常见的生活状态,过劳肥、过劳病、过劳死等几乎笼罩着每个人,尤其是上班族。

过劳的危害有多大?!小伙伴们,赶快搬来小板凳一起学习吧~

01

过度劳累,会变肥

据统计,上班族中,每5名职员中就有2名因为工作变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劳肥」。

工作3年左右的上班族,最容易「过劳肥」。

超过25%的人,体重会较刚入职时增加5公斤;15%的人体重增加超过9公斤。

每天工作超过9小时,加班成常态,是过劳肥患者的基本工作状态。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过劳肥」呢?

最简单的测量方法:体重指数(BMI)。它粗略地反应了一个人的「胖瘦」程度。

02

过度劳累,易诱发癌变

长时间疲劳,会导致脑、心脏疾病暴发,以及诱发癌症。

长期慢性疲劳,破坏人体免疫力,使潜藏在体内的癌细胞快速生长,消化器官肿瘤与慢性疲劳和便秘关系尤为密切。

注意:防止癌变,一定要在疲劳进展到第三步之前消除它,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

03

过度劳累,会诱发猝死

很多人误以为猝死是指健康人在「过劳」后,突然死亡。

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一般发生「猝死」的人群,都存在基础疾病,实质是「病死」,劳累只是疾病的促发因素。

其中大比例跟心脏有关,另外还有一些是长期缺乏锻炼导致的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可能伴随)、血压高等。

最近研究表明,人在猝死之前,还是有迹可循的:

猝死高危者:1/3的猝死者,已明确检出患有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等。

许多患者

猝死之前,心电图上会有一些特征性的改变,比如缺血性J波。

猝死低危或中危者:1/3的猝死者,在日常体检或就医中,检测出一定的异常,但属于低预测性。

猝死无症状者:还有1/3的猝死者,无任何临床表现。

现在医学对猝死高危个体的筛选与识别,能力有限;猝死在世界范围内仍是一个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

可以看出,在猝死发生前,至少有2/3的人还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提早发现一些危险因素。如果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猝死的发生。

04

如何应对过劳的各种风险?

1.有意识地评估自身疲劳状态

主要标准有以下两条:

1)持久或反复发作的疲劳,持续6个月以上;

2)根据病史、体征或检查结果,排除引起慢性疲劳的各种身体疾病。

体征标准包括以下4条:

1)低热,口腔温度在37.5℃-38℃;

2)可触及且小于2厘米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压痛;

3)咽部充血,但无明确扁桃体炎症;

4)未发现其他引起疲劳的疾病体征。

2.主动休息,规律作息

保证每天8小时睡眠,周末应进行一次「整休」,愉快地放松,为下一周紧张、繁忙的工作打好基础。

睡眠节律的紊乱会让人承担巨大压力,疲劳更容易发生。

3.少吃或不吃甜食

压力山大,疲劳不堪,吃点甜食就感觉「来劲儿」了!这是为啥?

因为甜食中的糖分,可以使大脑释放内啡肽,会感到短暂的愉悦和满足。

但很快就会陷入抑郁中,需要再一次「吃糖」来触发。而这种成瘾的机制,和尼古丁、毒品类似。

吃甜食(糖)不但不会缓解疲劳,还会使人的情绪变得不稳定,也很难集中精力。

4.每天进行淋浴

有调查显示,55%的被调查者认为利用「水疗」可以有效缓解疲劳。

如果没有条件淋浴,往脸上喷些水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5.积极运动

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劳逸结合。

每周散步4-5次,每次30-45分钟,或一星期进行3-4次温和的户外活动,每次30分钟。

久坐易诱发血栓形成,增加心肌梗死和肺栓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yslw.net/yzyy/635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