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无常,虽然都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但是如果涉及到身体健康,医生建议还是最靠谱的,毕竟我们这个职业就是在帮病人与死神搏斗。
据报道,4月6日凌晨,某大公医院就诊,当时医生查了心电图后,发现他病情危险,有猝死可能,要求游某马上住院治疗,但当时他却认为医生夸大其词,签字拒绝住院。
回去后还发了个朋友圈,嘲讽医生,说医生吓唬他不住院就可能猝死,认为他钱还没花完,事还没做完,女儿还小,老婆还年轻,老天爷不会收的。
而朋友圈晒出的心电图报告单却显示“T波异常(可能前侧壁心肌缺血),有经验的医生结合病史及相关检查就可以大致判断风险的大小,区分高危还是低危。
可惜的是,他却签下了人生中最错误的一次名字,并告知全世界:他没事。
然而,他5天后猝死。
其实从网络上披露的病历和介绍来看,当时他就诊的时候大概率就是急性冠脉综合征,这是冠心病最危险的一种,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当时医生还给了硝酸甘油含服急救。
这时候如果听医生的话,住院积极治疗,大多数情况,游董事长很快就能恢复正常工作,继续花钱,继续做事,继续陪伴妻女,他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耗费。
可惜他不相信医生的劝说,这才导致了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
这种事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作为心内科医生,我们经常碰到这类病人。
例如:原本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拒绝住院,结果发展成急性心梗或者猝死才送来急救;例如发现急性心梗也不愿意规则服药或者不愿意溶栓、介入手术,结果病情恶化。
我国现在心血管疾病高发,由此导致心肌梗死、猝死的情况也频频发生。
有时候这种情况的确无法避免,但很多时候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其实是有预兆的,只不过很多人都会忽视,都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身体好没有关系,其中以青壮年人群最多。
据研究,在我国心源性猝死是首要原因,占57.76%,肺源性猝死占21.63%,脑源性猝死占9.21%。
而这些患者当中大多数都有各种慢性疾病,最常见的就是高血压,有37.95%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0.02%有心脏病病史,23.79%有糖尿病病史。
目前我国的高血压、糖尿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
大家往往担心药物会伤肝伤肾,会导致药物成瘾停不下来,太年轻吃药对身体不好,没有不舒服就不吃药......
其实上面这些都是错误的观点,但流传非常广泛。
心路星尘医师:事实上,降压药和降糖药不会成瘾,医生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副作用也并不大,而只有把这些慢性病控制好,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才会大大降低,猝死的风险才会大大减少。
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青壮年猝死的消息,有公司老总,有演员,有白领,而青壮年正是人生当中生活和工作压力最大的时刻,抽烟喝酒应酬熬夜,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多,这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其实是人生中最脆弱的时候。
因此,遇到急性胸闷胸痛,请不要耽搁,立刻拨打送到最近的胸痛中心,把握黄金救治分钟。
医院,
不要用力咳嗽,
不要太过紧张,
要安静休息,
可以平躺
......
如果是不稳定心绞痛或者心梗,请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尽快通过介入治疗或者溶栓等方法使血管再通。
心路星尘医师:急性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症状:剧烈胸痛伴大汗,而且经常是压榨性、紧缩性疼痛,觉得胸闷难以喘过气来,也可出现烧灼感。胸痛部位可以有:左侧胸部、左肩、左臂内侧、后背部、咽部,有些还可能表现为腹痛、头痛、牙痛等等。
其实,在医院里遇到心梗的病人,医生往往比病人更着急、更紧张,因为作为专科医生,经常参与抢救病人,我们知道这种疾病风险很大,而病人和家属却往往盲目乐观,或者犹豫不决,常常导致拖延时间,最后病情恶化。
疾病面前,人人平等,谁也不能例外,谁也不会例外。
而能否把握黄金救治的时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走错方向,才是能否恢复健康的关键。
本文为“心路星尘”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并取得授权!更多有声科普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