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讲堂张海澄教授系列之十四善于伪

武汉白癜风研究所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316/4790093.html

张海澄教授系列之十四

善于伪装的心绞痛症状

张海澄

医院

每时每刻辛勤工作不停的心脏,必须通过从冠状动脉中摄取大量的氧气和养料,才能保证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即将血液泵到全身的各个器官。一旦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粥样硬化或痉挛,就会引起冠脉的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发人们常说的心绞痛。

近年来,我国心绞痛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不仅发病年龄越来越提前,病死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不典型心绞痛的出现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不少心绞痛患者第一次出现症状时,常常首先怀疑是自己的肺出了毛病,特别是那些不能定时查体、对自己身体状况不甚了解的人。而另一些人,一发生胸痛就以为是心绞痛发作,赶紧含服硝酸甘油,但症状依然无法缓解,医院看急诊,经过检查,心脏和血管好得很,却是其他发面出了问题。

典型的心绞痛,又称劳累性心绞痛,常常由于劳累、受寒、饱餐或情绪激动等因素而诱发。发病时,患者会觉得心前区或胸骨后的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典型的心绞痛一般持续不超过15分钟。

如何及时识别不典型的心绞痛症状,正确、合理地运用药物及时治疗,不仅有利于缓解心绞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预防心梗的发生。

眼下有越来越多的心绞痛患者,尤其是初次发生胸痛的患者,或是老年患者,不表现为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后背痛、胳膊痛、上腹痛、下颌痛、牙痛等五花八门看似与心脏风马牛不相及的症状,常常让他们挂错号、排错队、看错门诊,甚至耽误了治疗。

一、这些也是心绞痛

1、上腹痛

笑星侯跃文的猝然离世给大家又一次敲响了警钟,原来肚子痛也可以是心绞痛甚至心梗。确实如此,持续的中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是最易被误诊的非典型心绞痛症状。

患者常常误认为自己得的是胃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甚至阑尾炎等,满不在乎,医院就诊也是看熊爱华或普通外科,经过一系列血尿常规、B超、X摄片等检查却找不出病因,反而延误了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最佳治疗时机。如心脏病高危人群突然出现腹部疼痛,必须及时进行心电图等检查(几分钟即可出结果),在排除冠心病心绞痛或心梗的前提下,再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

2、牙痛或下颌痛

有相当一部分心绞痛患者会表现为牙痛,或下颌痛,甚至表现为牙酸不适,而典型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却并不明显。这些症状常常与活动、生气、激动等有关,休息后或含服硝酸甘油会在几分钟内缓解。医学上称之为“心源性牙痛或下颌痛”。这主要是由于发生心绞痛后,邻近神经的一种牵涉性疼痛。建议对那些在口腔科进行检查无明显异常,或牙齿疾病不重但处理后仍有明显牙痛,甚至拔牙后疼痛仍未缓解的患者,需及时到心内科就诊,进行心电图等相应检查。

3、左后背痛、左肩痛或左上肢痛

心绞痛还会引发另一些牵涉性疼痛,主要包括左肩部、左后背部、左上肢、甚至左手指部疼痛。尤其是这些部位疼痛与前胸痛一起发作时,更需格外引起警惕。这常常是心肌缺血后引发的牵涉痛,也常由劳累、情绪激动等因素而诱发。

4、胸闷不适

胸部不适、气短、乏力、头晕、恶心等症状也有可能是心绞痛的另类表现。医生在诊断时一般会将胸闷和心绞痛列入同等重要的考量地位,特别是那些具有吸烟、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病人不要轻视胸闷,在55岁以上的男性和65岁以上的女性尤其值得重视。

5、眠中疼醒、大汗

如在睡眠中突然疼醒、伴有大汗、濒死感,是另一种另类的心绞痛,它不适发生于劳累、激动、生气后,疼痛发作通常很剧烈,但醒后坐起、下地,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迅速缓解。这是由于向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了痉挛引起部分心肌突然的血流中断,如不缓解即会进展为心肌梗死。

随着天气逐渐转热,出汗越来越多,大量出汗后血容量会相应减少,血液变得相对黏稠,如果血脂较高,或者血管弹性本来就不好,血液在血管内的运行速度就会变慢,容易引起或加重心肌缺血、甚至引发心肌梗死。此外,热天人的心率也会有所增快,心脏负担加重,尤其闷热不适时更容易引起心绞痛。在空调高速运转的炎热夏季,室内外“冰火两重天”很容易使心血管在短时间内收缩,心脏负担加重,加之人的情绪随着天气炎热而变得容易烦躁不安,都是导致冠心病发病淡季并不真“淡”的因素。

二、什么样的胸痛最可怕

我们说,每一次心绞痛都是一次流产的心梗,就是说,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心梗的大门,就看你另一只脚是退回来(心绞痛缓解),还是也跟着迈进去(真的发生了心梗)。而一旦发生心梗,就是万分火急的事情了,一半左医院的机会都没有了,在院外发生猝死(发病后一小时内死亡称为猝死)。因此,如何识别高危人群、高危症状至关重要。

当然临床中并非所有的“心梗”发作都有先兆,但通常会有50%~80%的人在“急性心梗”发作前会有一些预警的先兆症状,一般发生先兆的时间为1~2天或更久。若加以留意,事先发现先兆症状的踪迹,及时就医就可有效避免身陷“心梗”危机。

1、夜间或休息时胸痛:当休息时或夜间发生心前区疼痛,则要高度怀疑“心梗”发作,一般夜间或休息后新发生的心绞痛,都是“心梗”发作的先兆。

2、胸痛症状加重:既往患有心绞痛的人,若是近1个月内,胸痛症状逐渐加重;或胸痛次数比以前频繁,胸痛的程度越来越重,胸痛的范围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也需高度警惕“心梗”发作。此外,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胸痛症状,在15~20分钟内不能有效缓解时,也要警惕“心梗”出现。

3、无明显诱因的胸痛:既往虽患有心绞痛,均能找到明显的诱发因素,如劳累、激动后等,但如今在没有明显诱因的安静状态下,也有胸痛症状出现,同时还伴大汗淋漓、呕吐、恶心等情况,时需及时就医。

4、突然的心慌憋闷:出现了以前从未出现过胸闷、乏力、心慌症状,或在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等现象或症状加重,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时,也需即刻就医。

5、与劳累有关的其他部位疼痛:躯体疼痛的现象与劳累、激动等有关联,有可能出现在上腹痛、牙痛、下颌痛、左肩臂痛、后背痛等情况,也要加以重视。此外,中老年人,若突然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问题时,又不能用其他疾病或原因解释时,也要高度警惕“心梗”来袭。

张海澄教授

医学博士,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无创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分会委员、内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医师维权委员会委员、健康传播分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委员、无创心电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国际交流促进会心律与心电学分会常委、医疗质量分会常委,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循证心血管病杂志》副主编,《中国心血管病杂志》、《临床心电学杂志》、《心电学杂志电子版》常务编委,《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国际心律学杂志》等编委。主编《儿童病征家长速查手册》,副主编《内科学应试指南》、《心电图学应试指南》和《中国心电学发展史》,主译《心脏起搏的最新进展》、《Hurst心脏病学精要》,主校《心脏瓣膜病学》,参编心血管病专著近30部。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工程、攻关、十五攻关等数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交流。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各1项,参加编写的全国首部介入心脏病专著《介入性心脏病学》获北京医科大学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多次被评为北京医科大学优秀教师、优秀青年教师,、连续两年获医院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同年获北京高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科二等奖。年荣获北京大学医学部首届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hyslw.net/zztx/6314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