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诊地点:哈医院《京城名医堂》道里区中央大街西十五道街22号
51--
网址: 据王承龙教授介绍,心肌梗死发病有很多种情况,他们大多都有先兆。
一是绝大部分发生心肌梗死的人存在易患因素,要提高警惕,学会识别,胸痛、胸闷或心前区不适是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症状。这些症状多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饱食后出现,经过平静休息后或服用扩张冠状动脉药物后常可缓解。
二是少数人在心肌梗死前,可出现莫名其妙的左臂疼痛、咽喉痛或牙痛。这些症状发生时,有些人是几分钟,有些人是半小时,发病时间不会很长。还有的人如果白天劳累,晚上就会出现胸痛胸闷、心律不齐、心绞痛等。所以对于已有心血管病的人来说,在有胸部不适、隐痛、疲劳这些感觉的时候更要提防心梗。发生这些症状后不应疏忽大意,医院就诊,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或者吸烟酗酒的朋友,更应重视上述症状。
三是极少数人初次发病没有任何先兆,或仅有心前区不适症状,这种情况多见于一些中青年人,特别是在酒后、繁忙的工作过程中或者情绪紧张情况下,突然发生剧烈的心前区憋闷疼痛。这类人群大多存在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例如有冠心病家族史、肥胖者、有糖尿病的人。中青年如有上述病史,就有潜在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现实生活中却常常容易被忽视。 四是一些不典型的症状也应引起患者的重视,如头痛连带胸痛、舌下静脉淤滞、脉压差加大等,往往也是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重大疾病发作的征兆,所以大家要懂得一些预防常识,以避免意外的发生。
冠心病人和易感人群应早用中医药治疗和预防
王承龙教授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顽固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早搏、房颤)、心肌炎等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不但可以亲自做支架手术,还擅长用中医药调理各种心血管病。他指出,从医学角度分析,夏季比较常见的疾病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最大。
王承龙教授在多年临床观察中看到,许多重症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的患者,由于及时使用中医药进行治疗,与没用中医药的患者比较,他们的发病频率降低,生命质量较高。王承龙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应用中医药的“温阳通络法”、“活血化瘀法”等多种有效的方法,使许多患者心跳、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患者们反应,服用了王承龙教授的汤药之后,不仅心前区憋闷疼痛的症状消失了,而且血脂、血压、血糖也正常了。特别是不少心血管病的患者都伴有焦虑症,王承龙教授应用中医药的方法,标本兼治,既可以祛除了导致冠心病、心梗的基础病因,又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疼痛、焦虑等症状,使绝大多数患者也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了。
王承龙教授说,通过几十年的治疗机理研究发现,中药可显著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显著缩小心肌无再流面积。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的作用,能够缓解血管痉挛,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看京城名医不必早跑北京,省去挂号难,乘车难,住宿难,就诊难的问题
医生姓名:王承龙
性别:男
医院:北医院
科室:心血管科
职称:主任医师
擅长:1.心脏搭桥支架术后康复、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记忆力衰退、四肢麻木、听力和视力下降等2.顽固性高血压、低血压、不稳定性血压。3.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衰、心肌病4.心脑血管疾病、间隙性腔梗、脑梗、脑梗后遗症(脑溢血、脑血栓、脑栓塞)等5.神志病(抑郁症,焦虑症)等。
医生简介:
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博士后、博士生导师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常委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环球中医药》杂志编委
荣誉介绍: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博士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临床学科带头人,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学会心脏康复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环球中医药杂志编委。研究成就
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年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中西医结合学家陈可冀院士,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先后参与完成“”项目、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首发基金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医学著作5部。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顽固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早搏,房颤)、心肌病、心肌炎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脏康复等领域也有较高的造诣。在中医药治疗亚健康、失眠、抑郁、焦虑等方面有较好疗效。
如何分享:
点右上角--分享给朋友
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如何订阅:
点右上角--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