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国庆节,表一表我的中国心

上海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79957.html
十一国庆,必须要来一首爱国歌曲。我听得多的还是港台流行歌曲,这其中流传最广的自然当属这首《我的中国心》。84年春节联欢晚会,当张明敏一身洋装出现在舞台上,这样一首歌,带给亿万观众的感动和至今仍被提起,影响也持续至今。那年春晚,张明敏一共唱了4首歌。还有三首是《垄上行》《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后两首当然至今仍脍炙人口,都是来自台湾校园民谣的标志性人物叶佳修的创作。但也因此,许多后来的介绍里,把《垄上行》也归到了叶的名下,但我当年考据了很久,在叶佳修的作品里一直没找到有这首。后来又因为《垄上行》的作词庄奴,就是为邓丽君写过《甜蜜蜜》《又见炊烟》《小城故事》的词坛大家,也有很多介绍把这首歌的原唱说是邓丽君,在邓浩瀚的而且涉及多家公司的复杂经历的作品里,这就更难考据了,但初步结论也应该不是她。我的判断,《垄上行》原唱应该就是张明敏本人。虽然张的国语歌,其他基本都是从台湾搬来的,但在原唱名单上,应该不只《我的中国心》一首,至少可以算上这首歌。一个主要的理由是,《垄上行》作曲吴智强就是张明敏所在的永恒唱片公司的音乐总监,也是《我的中国心》的编曲。有些跑题了,还是说《我的中国心》。当然这也是为了说明张明敏,并不是一个只有一首歌的单曲歌手,虽然这首歌在他的生命占据很大比重。时间回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粤语歌经过培育期已经发展壮大,不再是俗俚或粤曲老调上不了台面,而是在香港歌坛占据了主流。和很多入行的歌手一样,张明敏就抱着改善生活的态度想进入歌坛,还拜在名师戴思聪名下学艺。戴思聪后来还做了黎明、王菲、谢霆锋等巨星的声乐老师,在业内还是很有地位的,不过70年代末影响力如何就不知道了。有名师加持,张明敏还得过两次业余歌唱比赛的冠军,所以从唱功来说,也不是后来传的不会唱歌仅凭运气那么不堪。但在那个神仙打架的年代,自然算不上一流。后来进入永恒唱片,也不算小公司,徐小凤、张德兰、薰妮这些当年的老牌歌手都在那待过,据说一个主要资源是亚视的剧集歌曲,这个以前说过多次,显然是拼不过无线TVB资源。张明敏进来之后,有个比较好的优势,就是出身东南亚华侨家庭的他,国语很好。而永恒唱片的邓老板是个爱国人士,那时候台湾的民歌运动,出了很多怀念故土歌唱家国的作品,比如费玉清就有很多这样的佳作,老板就想引进到香港来推广。正好外型也看上去的张明敏是个不错的人选。这些歌就不一一介绍了,以后说原唱的时候再说吧,除了有个梗可以说一说:第一首《中华民族》,原来在台湾,费玉清的原唱歌名并不叫这个,如果听过记者采访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关于他们家四兄弟名字的段子,就知道原名叫什么了。永恒唱片拿过来之后懂得改了歌名,也说明老板立场比较正。当然后来小哥再发行的版本也改了过来。在以国语歌为主的过程中,张明敏也是出过两张粤语专辑的,这里面就基本都是自己的新歌了。但这些歌听来,在群雄纷争中实在没有能出众的原因。所以像后来一些介绍把张明敏说成纯业余歌手,也是有些偏颇的。当然也可能他一直有份九龙电子表厂的工作吃着空饷吧。时间到了年,在歌坛出了几张专辑的张明敏,也确实一直混得不怎么样。但那个歌坛火热的年代,可能唱片公司生存不是问题吧,邓老板的爱国心也同样炙热。那时候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开始了,又适逢日本修改教材歪曲侵华史。邓老板很生气,想要一首原创的作品来抒发爱国情怀。正好当时的香港青年联合会也有这个想法,并请到当时音乐界两位大咖,作曲家王福龄和填词人黄霑来创作。王福龄,出生于20年代的前辈了,40年代就在上海歌舞圈打拼,50年代后来到了香港,把上海百乐门乐风带到香港的代表人物之一,《不了情》《南屏晚钟》都是他的作品,还有80年代被陈百强改编成粤语又再唱红的《今宵多珍重》。在大陆度过青春岁月的王福龄欣然受邀。对故土既熟悉又陌生的他,很快就把感情转化为旋律,曲调大气又不失亲切,激昂又充满感情。而黄霑当时正值创作高峰,一直对祖国有着热切期盼的他也很好地寓情于纸上。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工整的人辰辙,有远景,有近物,远景近物带出感情。到了副歌,“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就更是以中华文明的象征物,来抒发爱国之情,既显得壮阔豪情,又有入微深情。张明敏的国语还是有些不标准,但也正好带出了海外游子的感觉。另外值得称道的还有吴智强的编曲,特别是开场那段,也有着那个年代香港同类歌曲的特征。但这些歌在香港本地并没有火起来,只是深港两地的频繁交流,使得进入到内地。当春晚导演组到深圳来挑合适人选的时候,在车上听到司机在放这首歌,收获了意外惊喜,才辗转多方联系到张明敏。于是才有了后来的故事。上完春晚的张明敏在香港依然如故,九龙电子表厂的工作还在。80年代中期,歌坛新人更多更猛了,永恒唱片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了。张明敏就逐渐退出,改做生意了,但也就勉强生计。偶尔唱一唱,但市场主要是面向内地了。再就是一些内地的演出,但在市场还没成熟的内地,出场费还难以让他衣食无忧,而且还有很多是公益演出。张明敏还是一直任劳任怨的,这时候也没必要苛求他有更多作品了。现在再出来,也就是作为一位标志人物来怀念当年了,当然,也是爱国情怀的体现。其实这首崔恕词曲的《我的中国梦》也不错,当然有些人听到主旋律就皱眉头那就没办法了。作为《我的中国心》的续篇也有必要推荐一下的。王福龄先生于80年代末60多岁就去世了,没能看到香港回归那一天。黄霑等到了,经历了几年“一国两制”之后,敏锐的他很早就看到了问题。別看他在台前经常老不正经,豪爽不羁,但拳拳爱国赤子之心是认真。年,他给保安局写了一封亲笔信,以“中国香港特区永久居民”和“从事跨传媒工作四十余年的传媒人”的身份,对23条表示赞成和支持,建议尽快立法,并指出了潜在的危险。信里说道:“基本法第二十三條一日不立法,香港特區被人利用來反中國的機會就極大了。要知道,我國日漸強大,在一些意圖霸佔世界的巳得利益勢力集團眼中,恰是十分不願見到的事。香港特區,絕不能讓這些勢力利用。”可惜两年后,年,黄霑去世。而他所预言的,也不幸说中,成为了现实。AlanZhu




转载请注明:http://www.hyslw.net/zztx/632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