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日期:年7月。
患者主诉:间断胸骨后不适2周,加重3小时。
现病史:2周前,活动后出现胸骨后及上腹部不适感,性质描述不清,伴双上肢酸胀感,伴头部不适感,无晕厥、恶心、呕吐等不适,休息数分钟可缓解;2周来,活动耐力较前下降,步行米左右即可诱发,性质、程度基本同前,休息数分钟可缓解。3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胸骨后及上腹部不适,性质同前,自觉程度较前加重,伴双上肢酸胀,双下肢无力,持续约半小时后缓解。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治疗,门诊以“1、冠心病心绞痛;2、高血压病”收入我院。
危险因素:老年绝经后女性;高血压病史12年,血压控制不佳。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12年,药物治疗,血压波动于~/80~90mmHg;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脑血管疾病”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93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自动体位,平卧位。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心率76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明显水肿。余无明显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0.01ng/ml;6U/L;Scr56.7μmol/L,K+3.79mmol/L,CHDL5.02mmol/L,TG8.01mmol/L,LDL2.72mmol/L,GLU7.97mmol/L;WBC5.2×/L,N67%,HGBg/L。
心电图:窦性心律,室性早搏,Ⅰ、aVL、V4~V6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
初步诊断诊断依据:1、活动诱发,位于胸骨后及上腹部,向上肢放射,休息数分钟自行缓解,入院3小时前加重,持续半小时;2、有高血压病史。
病症:1、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2、高血压病2级,很高危组。
危险评估:高度危险性。
给药情况:1)阿司匹林mg负荷剂量;2)替格瑞洛mg负荷剂量;3)瑞舒伐他汀20mgpoqd;4)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poqd;5)雷米普利2.5mgpoqd。
选用替格瑞洛理由:患者为ACS患者,为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度危险性,需要更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
冠脉造影造影时间:入院第三天。
造影前用药:造影前给予肝素0单位,造影中追加肝素单位。
造影结果(一):前降支近段钙化,近段狭窄最重约80%,远端前向血流TIMI3级。
造影结果(二):回旋支近中段狭窄最重约50%,远端前向血流TIMI3级。
造影结果(三):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最重约60%,远段狭窄最重约95%,远端前向血流TIMI3级。
造影结论及应对策略:1、左主干正常。2、前降支内膜不光滑,近段钙化,近段狭窄最重约80%,远端前向血流TIMI3级。3、回旋支内膜不光滑,近中段狭窄最重约50%,远端前向血流TIMI3级。4、右冠状动脉内膜不光滑,近段狭窄最重约60%,远段狭窄最重约95%,远端前向血流TIMI3级。5、冠状动脉均衡型。诊断: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建议:PCI+药物治疗。
手术过程手术时间:入院第四天。
术中用药:术中追加肝素单位。
手术过程(一):送Runthrough导引导丝通过狭窄病变至右冠远端,沿导丝送入2.0×12mmTREK球囊至远段狭窄病变处,以12atm扩张。
手术过程(二):定位3.0×14mmEXCEL药物涂层支架一枚于远段狭窄病变处,以14atm释放成功。
手术过程(三):重复造影支架植入处残余狭窄10%,远端前向血流TIMI3级。
手术过程(四):送一根BMW导引导丝通过狭窄病变至前降支远端,再送一根Runthrough导引导丝至对角支进行保护。沿导丝送入2.0×12mmTREK球囊,以12atm扩张前降支近段。
手术过程(五):定位3.0×36mmEXCEL药物涂层支架一枚于前降支近段病变处,以8、12atm释放。
手术过程(六):重复造影支架植入处残余狭窄10%,远端前向血流TIMI3级。
手术总结:
RCA-术前及术后病变部位造影图对比
LAD-术前及术后病变部位造影图对比
PCI术后及随访术后给药情况:阿司匹林mgqd;替格瑞洛90mgbid;雷米普利片2.5mgqd;瑞舒伐他汀20mgqd;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qd;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qd。
出院心电图:
病例总结病例特点及应对策略:1)描述:该患者症状典型,冠脉造影示:LAD及RCA双支重度病变,且RCA病变处血管扭曲。2)分析:根据上述描述,需行支架植入治疗,并强化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积极控制血压。
此病例需要更积极抗血小板治疗的理由:1)该患者血管多支病变,需快速强效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2)RCA病变处血管扭曲,容易导致支架贴壁不良,血栓风险高。3)氯吡格雷基因检测结果为慢代谢型,常规剂量氯吡格雷不能达到理想的抗血小板效果。4)术中植入2枚支架,支架内再狭窄的机率相对较高。
证据引用:对以上抗血小板用药方案进行论证与分析:ONSET/OFFSE研究结果,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抗血小板作用更加迅速,且维持剂量平均IPA高于氯吡格雷,PLATO研究显示药物治疗患者中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有显著优势,ESCNSTE-ACS指南推荐一旦诊断为中高危ACS患者且药物保守治疗患者,立即推荐P2Y12受体抑制剂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优先选择替格瑞洛。
个人替格瑞洛用药经验及心得回顾:1)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ADP受体抑制剂,本身是一种活性药物,具有直接抗血小板作用,经胃肠吸收后不经肝脏代谢即可产生抗血小板作用,因而具有起效快,尤其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PCI的术前给药,其抗血小板作用不受细胞色素酶P影响,个体差异小,目前尚未出现替格瑞洛的抵抗的报道,因此目前可以作为ACS患者尤其是PCI术后患者首先药物,目前指南均为Ⅰ类推荐;再次降低血栓风险、降低死亡率,不增加出血风险。2)目前可用的评估血栓风险的血栓弹力图检查可协助抗栓治疗,对积极常规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抵抗的获益更大。3)替格瑞洛用药注意事项:如①有研究发现只增加轻微出血风险,而严重出血风险没有明显增加;②因类腺苷效应引起呼吸困难较为常见,但多为一过性,停药即可恢复。
病区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回顾以往的常规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有少数患者症状反复,冠脉内支架血栓形成,甚至是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病情凶险,甚至时致命的;目前替格瑞洛应用以来,严重血栓事件发生至今没有发现。
医师介绍张培勇,医学硕士,中共党员,新医院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一直以来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擅长常见的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表国家级论文6篇。
北京最好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有治疗白癜风专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