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连载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谁是真凶一

点滴状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423/4613542.html

本例推荐: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糖尿病病史,为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急诊PCI术后,由于支架贴壁不良和未能完全覆盖病变导致亚急性血栓形成。第2次介入治疗中,由于器械不能通过病变,操作时间延长,急性血栓再次形成,同时出现心脏泵衰竭,病情危重,给予积极抢救治疗。

病史

患者为85岁女性,因“胸痛4小时”于年7月8日入院。4小时前于劳累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持续不能缓解,伴大汗,来我院急诊就诊。既往患2型糖尿病10年,否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早发冠心病家族病史。无吸烟不良嗜好。

实验室检查

肌酸激酶(CK)峰值U/L。

辅助检查

心电图V1~V4导联ST段抬高0.2~0.5mv(图1)。

图1

冠脉造影(CAG)急诊CAG显示前降支(LAD)中段狭窄%,第一对角支(D1)狭窄50%;回旋支(LCX)近段狭窄50%;os-RCA狭窄50%;右冠状动脉(RCA)近中段狭窄25%~50%,RCA远段狭窄90%(视频1)(视频2)(视频3)(视频4)。

视频1

视频2

视频3

视频4

诊断

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前壁)2型糖尿病

诊疗过程

急诊PCI治疗选择6FJLSH3.5指引导管,送1根BMW导丝通过病变并至LAD远段,使用血栓抽吸导管(KANEKAThrombusterII)进行血栓抽吸,使用1枚2.5×15mm球囊(B/BRUANSequent)行预扩张,于LAD近中段置入1枚2.75×25mm支架(BUMA),残余狭窄10%,TIMI血流3级(视频5)(视频6)(视频7)(视频8)(视频9)(视频10)(视频11)。

视频5

视频6

视频7

视频8

视频9

视频10

视频11

术后数日患者病情相对平稳,口服阿司匹林mgQd,氯吡格雷75mgQd,其他药物无特殊,同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心肌酶水平逐渐回落(图2),拟1周后行第2次PCI治疗,处理RCA病变。

图2

7月15日,患者再感胸痛,可自行缓解。复查心肌酶,提示再次升高,CAG提示LAD近中段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视频12)(视频13)。

视频12

视频13

第2次PCI治疗将6FEBU3.5指引导管置于左冠状动脉开口,拟将1根Pilot50导丝送入LAD,未成功,将其置入LCX远段。换用1根BMW导丝仍未能通过LAD中段支架,在1枚2.0×16mm球囊(LEPU)支撑下BMW导丝仍无法通过病变。换用1根Miracle3导丝通过LAD中段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处并至其远段,交换导丝后,用血栓抽吸导管(ThrombusterⅡ)于LAD中段支架内血栓处抽吸2次,未抽出明显血栓,血流无改善(视频14)(视频15)(视频16)(视频17)。

视频14

视频15

视频16

视频17

使用1枚2.0×16mm球囊(LEPU)于支架内以8~10atm反复扩张,支架内残余狭窄75%,TIMI血流2级(视频18)(视频19)。冠脉内注入硝酸甘油μg,造影提示LAD血流仍为TIMI2级,远段灌注不佳。再次使用1枚3.0×15mm球囊(QUANTUM)于支架内以8~16atm扩张,支架内残余狭窄约10%,TIMI血流3级(视频20)(视频21)。

视频18

视频19

视频20

视频21

造影提示支架外远端小夹层形成,残余狭窄75%,血流TIMI3级(视频22)(视频23)。拟使用1枚2.75×20mm支架(SINOMEDBUMA)覆盖夹层,但支架无法通过原LAD中段支架内病变。患者出现频发室早,并有RonT(图3),血压下降,造影见LAD内血栓形成,且延伸至LAD近段(视频24)。

视频22

视频23

视频24

图3

立即予以多巴胺5mg,静脉推注,并使用1枚2.0×16mm球囊(LEPU)LAD近段以16atm扩张。患者血压进行性下降,伴大汗。反复多巴胺5mg静脉内注入,并外周持续泵入8~12μg/(kg×min)。心电监测示结性心律,患者意识丧失伴抽搐,立即胸外按压,呼叫麻醉科气管插管,胸外按压后患者心律恢复,但又出现室颤(图4)(图5),立即J双向非同步电除颤一次,患者恢复为窦性心律,但血压仍较低(58mmHg)。

图4

图5

穿刺右股动脉,选择6FEBU3.5指引导管,造影提示LAD急性血栓形成,立即将1根BMW导丝置入D1,将1根Pilot50导丝送入LAD并至其远段,使用1枚2.0×16mm球囊(LEPU)于LAD近段以14atm扩张,残余狭窄50%,血流TIMI3级,远段仍见较多血栓影。患者血压仍维持不住,58/41mmHg,多巴胺10mg,静推,左股动脉穿刺后置入IABP,IABP自动触发模式EKG,反搏比例1:1。再次使用1枚2.0×16mm球囊(LEPU)于血栓病变处以14atm扩张,残余狭窄50%,血流TIMI3级(视频25)(视频26)(视频27)(视频28)(视频29)(视频30)。

视频25

视频26

视频27

视频28

视频29

视频30

冠脉内缓慢注入替罗非班0.45mg后,持续外周泵入替罗非班0.07μg/(kg×min)。患者仍频发室早,反复出现短阵室速,予以利多卡因mg静推后,利多卡因4mg/min维持,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血压~/40~70mmHg,氧饱和度95%~98%,心率70~次/分。30分钟后,复查冠脉造影见LAD支架内残余狭窄20%,血流TIMI2~3级。患者呼之有反应,血压/45mmHg,氧饱和度96%,窦性心律83次/分。行右股动脉造影见股动脉穿刺处适合应用STARCLOSE,跟家属沟通后,使用STARCLOSE内缝合右股动脉穿刺处,穿刺处无明显出血。缝合固定股静脉置管及IABP泵管后结束手术,返回CCU病房。术后情况经过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7月18日拔除气管插管、IABP,逐渐减量血管活性药物。患者未再诉胸痛、胸闷,精神状态较好,心肌酶水平回落至正常范围,心电图未再出现动态变化。患者恢复良好,未诉心悸、胸痛,可床旁活动,心率65~86次/分,血压~/50~65mmHg,外周指氧95%~98%,于年8月18日出院。血栓弹力图显示ADP抑制率79.3%,AA抑制率52.5%,氯吡格雷代谢基因型为中间代谢型。长期阿司匹林0.1gQd,氯吡格雷75mgQd。年2月随访,患者生活可自理,无胸闷、胸痛症状。

本例总结

患者为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糖尿病病史,为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第1次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①考虑与支架选择直径偏小,未能充分后扩张,导致支架贴壁不良;②与支架远端夹层形成,支架未能完全覆盖病变有关;③经过血小板功能检测显示,对于该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好,不考虑药物无效因素。第2次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由于支架贴壁不良,常规软导丝未能通过病变,Miracle3导丝可能从支架外进入真腔,导致第2次置入支架时未能通过病变,操作时间延长,导致局部血流减慢,血栓急性形成。第2次手术时建议:①应用导丝保护对角支,对患者的预后会有很大的帮助;②行心肌核素评价前壁存活心肌状况,这样PCI术后TIMI血流低于3级的情况发生率低,患者治疗的效果会更好,也不容易形成血栓;③患者术中急性血栓再次形成后,出现心脏泵衰竭,病情危重,后续处理至关重要。

病例连载·介绍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PCI术后少见但后果严重的并发症,就像陷入泥沼一样,是介入医生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机制比较复杂,包括支架本身、手术操作、药物原因、患者本身基础疾病等,分析其原因以及治疗策略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严重事件再次发生。本期开始,我们将为您推出《支架内血栓形成·系列病例》,相约周一,不见不散!

作者授权“心在线”独家刊登,欢迎转发,谢绝转载,保护版权,违者必究。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策划编辑郭淑娟┆美编柴明霞┆制版郭文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


转载请注明:http://www.hyslw.net/xjtyh/6330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