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是常见的特发性头痛之一,各国报道的年患病率中,女性为3.3%~32.6%,男性为0.7%~16.1%。偏头痛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首次发病多于青春期;青春期前的儿童患病率约为4%,男女相差不大;青春期后,女性患病率增高较男性更为显著,约40岁前后达到高峰。
偏头痛,怎么痛?
偏头痛是一种高发性的头痛,临床表现主要为额颞部搏动性疼痛,逐渐加重,反复发作,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出汗、全身不适、头皮触痛等症状。
偏头痛,啥原因?
偏头痛的病因不明确,众多原因会导致偏头痛,多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还与抑郁、焦虑和躁郁症等状态关系密切,具体来讲:
01
遗传倾向
60%的偏头痛病有家族史,其亲属出现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
02
内分泌和代谢因素
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多在青春期发病,月经期容易发作,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停止。这提示内分泌和代谢因素导致偏头痛,其中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和花生四烯酸等代谢异常也可影响偏头痛发生。
03
饮食和精神因素
某些食物和药物诱发偏头痛,如奶酪、防腐剂亚硝酸盐、含苯乙胺的巧克力、味精、红酒葡萄酒等;口服避孕药、硝酸甘油等易诱发偏头痛。
04
与其他疾病的联系
偏头痛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概率要高于无偏头痛者;偏头痛频发可能导致脑白质病变,引起高级功能受损如认知功能减退等;此外,偏头痛还可和癫痫、抑郁、情感性精神障碍共病。
偏头痛,怎么管?
01
充分认识
注意头痛发作的频次、诱发因素、疼痛程度、可耐受度、伴随症状、加重和减轻疼痛因素、持续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