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

目的观察在抗凝等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对照组仅加服阿司匹林,观察2组治疗后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总有效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安全有效。

氯吡格雷;不稳定型心绞痛;阿司匹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2--02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clinicaleffectandsecurityofclopidogrelandasoirinonthetreatmentofunstableangina(UA).Methods86caseswithUAwererandomlydividedintocontrolgroup(routinetreatmentaddedaspirin)andobservationgroup(routinetreatmentaddedclopidogrelandaspirin).ResultsAllobservationtargetshowedthatobservationgroupsurpassedthecontrolgroup.Theadversereactionsbetweentwogroupshadnodiffrence.ConclusionClopidogrelandaspirinhavegoodeffectandhighersecurityontreatmentofUA.

  [Keywords]clopidogrel;unstableangina;aspirin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临床较常见的危急重症,不及时治疗可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目前常规治疗均在抗凝的基础上使用血小板抑制剂阿司匹林。然而有相当多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仍会再发心血管事件,其血小板未被抑制或未被充分抑制,这就是阿司匹林抵抗(AR)。本试验旨在探讨在常规抗凝等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的疗效及安全性。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符合ACC/AHA年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诊断标准,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严重且未经控制的高血压、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4例,其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50~80岁,平均(62.5±7.88)岁,伴高血压27例,糖尿病11例,高脂血症18例;对照组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52~76岁,平均(61.5±7.03)岁,伴高血压30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14例。两组间年龄、性别、伴随疾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抗凝、扩冠等常规治疗,包括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他汀类、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拜耳公司生产)mg/次,1次/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波立维,杭州赛诺非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75mg/次,1次/d。两组中合并心律失常、高血压、糖尿病者同时给予降压、降糖、抗心律失常等对症治疗。观察疗程中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绞痛复发加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描记心电图,查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心电图ST段下移明显改善;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耗量减少50%以上,心电图ST段下移明显≤0.02mV,T波由倒置变浅或低平;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耗量均不见减少,心电图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变。以显效加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2.1治疗结果试验组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2%;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9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试验组1例心绞痛复发加重,无猝死及急性心肌梗死事件;对照组7例心绞痛复发加重,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不良反应试验组3例、对照组2例注射部位皮下瘀斑;试验组2例、对照组1例牙龈出血;两组均无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无严重出血、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讨论UA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其病理基础是在原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内膜下出血、斑块破裂、破损处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凝集形成血栓、冠状动脉痉挛等,引起冠脉不完全阻塞或在狭窄基础上进一步阻塞所致[1]。积极的药物治疗对阻止其进一步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血小板抑制剂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常用的为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只能阻断血小板活化的环氧化酶途径,却不能阻断花生四烯酸脂氧化酶代谢途径导致的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同时由于部分病人存在AR现象[2],目前许多临床试验发现规则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仍会再发缺血性事件。氯吡格雷是非竞争性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通过改变血小板膜及干扰膜纤维蛋白原的相互作用,阻断血小板膜上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由ADP及其他血小板激活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比阿司匹林的作用强,总体耐受性和阿司匹林相似[3]。研究发现,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较单用阿司匹林更有利于降低高危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风险[4]。本试验证实,在常规抗凝、扩张血管等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比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更能有效改善症状,减少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1]陈春林,张随学.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hyslw.net/yshl/6235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