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梅斯医学
JAmHeartAssoc:急性心梗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和预测因子
为了解决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关于颅内出血(ICH)的长期风险知识的缺乏;本研究的目的是:(1)调查急性心肌梗死出院后1年,ICH的发病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预测因子;(2)调查并比较对照组和AMI患者的ICH发生风险;(3)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对进行各种抗凝治疗患者的出血风险的影响。
方法和结果:从瑞典心脏ICU入院的登记信息中,收集和之间首发AMI的患者的数据。在国家患者登记记录中收集出院后发生ICH的患者。评估比较对照组和患者组间发生ICH的风险。在例患者中,例患者有脑出血。1年的累计发生率(0.35%)约是对照组的两倍,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显著改变。高龄、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史、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都与脑出血风险增加相关,而女性与风险降低相关。缺血性卒中史并没有增加单用或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相关的ICH风险,但能增加抗凝血治疗患者的ICH风险。
结论:在研究期间,急性心肌梗死后1年,ICH的发病率保持稳定,≈0.35%。高龄、肾功能下降、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史是脑出血风险增加的预测因子。(文章详见--JAmHeartAssoc:急性心梗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和预测因子)
Circulation:当心沉默型心梗!
沉默型心肌梗死即无症状心肌梗死,其隐蔽性让人容易忽略。一项ARIC研究分析显示,沉默型心梗比较常见,且与长期死亡风险升高相关。
研究者对ARIC研究中基线时(visit1,-)9,名无心血管疾病的参与者进行了分析,评估沉默型心肌梗死的影响。沉默型心肌梗死定义为基线到第四次随访(visit4,-)时心电图无心梗证据且无临床心梗记录(CMI)。终点为年时的冠心病(CHD)和全因死亡。
中位随访时间8.9年,共发现例(3.3%)沉默型心梗,(4.1%)例CMI。男性的沉默型心梗(5.08vs.2.93/1,人-年)和CMI(7.96vs.2.25/1,人-年)发生率均高于女性。不同种族间沉默型心梗发生率无显著差异(4.45vs.3.69/1,人-年,p=0.),白人的CMI发生率高于黑人(5.04vs.3.24/1,人-年,p=0.)。
沉默型心梗和CMI与冠心病死亡(HR3.06;95%CI1.88-4.99;HR4.74;95%CI3.26-6.90)及全因死亡(HR1.34;95%CI,1.09-1.65;HR1.55,95%CI1.30-1.85,)风险升高相关。
ARIC研究分析显示,沉默型心梗比较常见,且与长期死亡风险升高相关。(文章详见--Circulation:当心沉默型心梗!)
JACC:与PCI相比,CABG能够更大幅度的降低心梗有关的死亡率
在随机试验中,没有可用数据来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具体死因。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复杂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运重建之后死亡的具体原因,以及它的预测因子。
一个由专家医生组成的独立的临床事件委员会,这些专家医生并不知道根据试验方案的研究治疗分类的死亡原因,这些死亡来源于心血管疾病(心脏和血管),非心血管,以及未知的原因。心脏死亡被归类为突发心脏病,与心肌梗死(MI)相关,和其他心脏死亡。
在这个随机队列中,在5年的随访过程中,CABG后有97人死亡,PCI术后有人死亡。CABG后,49.4%的死亡归因于心血管,最大的原因是心脏衰竭,心律失常,或其他原因引起的(24.6%),而PCI术后,大多数死亡是心血管(67.5%),也有心肌梗死导致的结果(29.3%)。在CABG和PCI之间全因死亡的累积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1.4%和13.9%;P=0.10),然而在心血管疾病(分别为5.8%vs9.6%;P=0.)和心脏死亡(分别为5.3%vs9.0%;P=0.)有显著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与PCI相比,CABG可减少MI有关的死亡(0.4%vs4.1%;P0.1)。PCIvsCABG治疗是心脏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风险比:1.55;95%置信区间:1.09至2.33;P=0.)。在MI有关的死亡的差异主要是在糖尿病患者中,3例支血管病变,或SYNTAX(TAXUS药物洗脱支架vs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动脉狭窄的治疗)试验得分。
在5年的随访中,CABG与PCI相比,能够更大幅度的降低MI有关的死亡率,这是PCI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PCI后续治疗的目标应该是减少血运重建自发型心梗。此外,二级预防用药用于减少事件后血运重建仍然至关重要。(文章详见--JACC:与PCI相比,CABG能够更大幅度的降低心梗有关的死亡率)
JAMA子刊:甘油三酯轻度升高同样增加心梗风险
近日发表于《JAMAInternalMedicine》的数据显示,轻度至中度的非空腹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心肌梗死和急性胰腺炎风险升高相关。
来自医院的SimonB.Pedersen认为,该发现可能影响高甘油三酯血症管理指南的推荐。他们还表示,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是急性胰腺炎的明确病因之一,但轻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相关危害性并不明确。
美国胃肠病学会及内分泌协会的指南认为,甘油三酯水平>1mg/dL(>11.3mmol/L)应考虑作为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因素。欧洲心脏病协会与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协会将这一临界值定为了mg/dL(10mmol/L),NCEPATPIII指南推荐,当甘油三酯≥mg/dL时需要启动降甘油三酯治疗,以预防急性胰腺炎。
研究纳入了例哥本哈根一般人群研究(2年至年)和哥本哈根城市心脏研究(年至2年)的受试者,以评估非空腹轻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
研究者发现,轻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mg/dL[2mmol/L])与一般人群的急性胰腺炎风险增加有关,该危害比甚至高于心肌梗死。他们认为,这些数据可能改变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管理建议,以便更好的预防心肌梗死与急性胰腺炎。(文章详见--JAMA子刊:甘油三酯轻度升高同样增加心梗风险)
DiabetesObesMetab:不同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心梗风险比较
研究者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一项研究,根据胰岛素使用种类将其分组,比较不同组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风险。
该研究就-年间德国保险数据,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共涉及了21?名新的胰岛素使用者。
研究数据显示,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年龄大于胰岛素类似物或NPH胰岛素治疗患者(平均年龄70.7vs.64.1和61.6岁),且预混胰岛素使用者并存病更多。NPH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组AMI风险差异不大(HR0.94,95%CI0.74-1.19),但是预混胰岛素使用者AMI风险高于胰岛素类似物使用患者(HR1.27,95%CI1.02-1.58);不过倾向分值匹配法分析数据并没有显示预混胰岛素会增加AMI风险。
该研究结果并没有发现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NPH胰岛素治疗患者间的AMI风险差异,除此之外,2型糖尿病患者不管是使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还是预混胰岛素,均不会增加AMI风险。(文章详见--DiabetesObesMetab:不同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心梗风险比较)
BMJ研究新闻:心梗后未能及时接受治疗可增加心肌损伤的程度
据发表于JACCCardiovascInterv的一项新的研究显示,患者心梗后未能及时识别心梗的症状并延迟寻求医疗帮助可加重其心肌的损伤。
该研究表明,医院就诊的时间可降低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这可进一步提高公众关于及时就诊的意识。
研究人员回顾了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病历记录。根据患者从症状出现到接受PCI成功治疗的时间(SBT,≤2小时;2-4小时;或>4小时)将患者分为三组,研究人员对比了这三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肌灌注水平。此外,研究人员还根医院到接受PCI治疗的时间分析了患者的数据。
分析结果显示,症状出现到接受球囊扩张治疗的时间越长,患者心功能受损的程度越重,评为无微血管灌注(心肌呈色分级1/0)以及ST段抬高受损分辨率(<30%)。从症状出现到接受治疗的时间长于4小时的患者术后出现心肌灌注受损的可能是从症状出现到接受治疗的时间≤2小时的患者的2倍。
该研究共同作者RoxanaMehran说道,“该研究强调了重新考虑心梗患者从入院到接受PCI治疗的时间作为的一个性能指标的重要性,以及检查一个更广泛的系统延迟指标(如就诊接受治疗的时间以及总的缺血时间)的重要性。”(文章详见--BMJ研究新闻:心梗后未能及时接受治疗可增加心肌损伤的程度)
JACC:替卡格雷可降低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曾患过心梗)的缺血性风险
在之前有过心肌梗死(MI)的患者中,外周动脉疾病(PAD)与缺血性和出血风险增加有关。
这项研究评估了在PAD和之前有过MI的患者中,替卡格雷治疗对于主要心血管(CV)事件和重大不良肢体事件的疗效性和安全性。
PEGASUS-TIMI54研究随机分配例之前有过MI(1?3年)的患者接受替卡格雷90毫克每天两次,替卡格雷60毫克,每天两次,或安慰剂,所有都以低剂量阿司匹林为背景。是否有PAD的历史在基线时进行调查。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定义为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和主要不良肢体事件(MALE)(定义为急性肢体缺血或缺血周围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分别记录在后续随访中。
总共有例(5%)患者有已知的PAD。在安慰剂组中,在3年时,PAD患者(n=)比那些没有PAD的患者有较高的MACE率(n=6,;19.3%vs8.4%,P0.),调整基线差异后该现象仍然存在(调整危险比:1.60;95%置信区间:1.20?2.13;p=0.3),还有较高的急性肢体缺血事件率(1.0%vs0.1%)和周边血管重建术率(9.15%vs0.46%。然而不管有无PAD,替卡格雷治疗时MACE相对危险降低是一致的,由于其较高的绝对风险PAD患者产生了较大的绝对风险降低,为4.1%(需要治疗数:25)。TIMI严重出血绝对过剩风险为0.12%(需受伤害人数:)。60毫克的剂量对CV和全因死亡率产生了特别有利的结果。替卡格雷(汇集剂量)可减少MALE的风险(危险比:0.65;95%置信区间:0.44?0.95;P=0.)。
在稳定的心肌梗死患者中,伴随有PAD会加剧缺血性风险。在这些患者中,替卡格雷减少MACE(较大的绝对风险降低)和MALE事件。(文章详见--JACC:替卡格雷可降低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曾患过心梗)的缺血性风险)
Circulation:LDL-C维持在新生儿水平(50mg/dL),可降约1/3的心梗和卒中风险
近期一项发表在Circulation上的研究显示,对于这些患者将LDL-C降低在新生儿水平,也就是低于50mg/dL,是安全的,而且可降低约1/3的心梗、卒中或致死性心脏病风险。
研究还显示,每降低39mg/dL的LDL-C,心梗、卒中、心绞痛以及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24%。
这项研究共纳入10项研究中5例平均年龄为60岁的受试者。绝大数患者均罹患心血管病,且之前均被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平均LDL-C水平为mg/dL。其中一部分患者接受他汀治疗,还有超出半数患者接受他汀和阿利库单抗(alirocumab,每隔两周注射一次)的联合治疗。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不等。
研究者表示,该研究还有待更长期的随访数据。(文章详见--Circulation:LDL-C维持在新生儿水平(50mg/dL),可降约1/3的心梗和卒中风险)
梅斯医学(MedSci_ms)改善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