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是养生的最好方法,怪不得有一句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早在上个世纪初,著名的心脏病学家,几任美国总统的保健医生怀特博士就第一个提出:从进化论角度看,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运动,对健康有特殊益处。
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步行是唯一能终身坚持的锻炼方式,并且是一种安全的、适量的运动。有规律的步行还能降低血压;促进心脏冠状动脉血流的畅通;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缓解疼痛;增强腿力,预防骨质疏松症;步行还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大脑与植物神经功能,提高智力水平,预防老年痴呆症。
散步不是一般的走路,而是有要求的。如散步前应该全身心放松,适当地活动一下肢体,调匀呼吸,使呼吸平静而和缓,然后再从容展步。否则就达不到散步锻炼的目的。
散步时做到三宜:一宜轻松,犹如闲庭信步之态,才能周身气血平和,百脉畅通,是其他运动所不及的。二宜从容和缓,不宜匆忙,更不能琐事烦身,要顺其自然,达到益智养神。三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做到形动而不疲,否则容易伤身体。
散步的速度也有规定。缓步是步频缓慢,步幅不大的步行,行走稳健,每分钟约60~70步,适合于老年体弱者。快步是步频稍快,步幅也不太大的步行,每分钟约步左右,这种散步比较轻快,可振奋精神,兴奋大脑,能使腿肌增加力量。还有一种比较自由的逍遥步,时快时慢,且走且停,行走一段路程后可以休息,继而再走。
步行方法还有很多。不管是那种形式的步行,犹如文化艺术一样,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即便是同一个人,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也常有变化,因此,凡事随缘皆有味。这个缘在步行中说来就是有恒--持之以恒;有序--循序渐进;有度--适度运动。
你也许认为散步是如此简单的运动,身体不会有太多变化。然而,据美国《预防》杂志网站报道,当你开始迈开腿,散步一小时的时间内,身体便会发生一系列积极的生理变化。把握住这饭后散步里的健康门道,让你真正走出长寿。
许多人不适合饭后散步
“饭后百步走”比较适合平时活动较少,特别是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也适合形体较胖或胃酸过多的人。
这些人如果饭后散步20分钟,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并且“饭后”是在进食完20~30分钟以后,而并非指饭后立即散步。
提倡“饭后不要走”也有道理,从消化生理功能来说,饭后胃正处于充盈状态,这时必须保证胃肠道有充足的血液供应,来进行初步消化。饭后适当休息一下,胃肠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量。
根据脑生理科学家的研究,有些人的“吃饱”,不过是胃感觉到了胀满,而营养却没有吸收进体内,身体仍处于“饥饿”状态。短短十几分钟的进餐过程中,吃进去的食物根本来不及消化,就更不用说吸收了。
这时匆忙起身而走,会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运动系统去,延缓了消化液的分泌,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有慢性病的人散步方式
注意散步的合理方式,最好缓慢的进行散步。
失眠者要在晚上缓行半小时,休息15分钟后再睡觉,有较好的镇静催眠效果。
高血压患者要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否则会使大脑不停地振动,容易引起头晕。
冠心病患者要在餐后1小时慢步走,以免诱发心绞痛,长期坚持有助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
轻微认知障碍的人应该反臂背向散步,把两手背在后腰命门穴,缓步倒退50步,然后再向前行步,一倒一前反复走5~10次。(倒退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有胃肠病的人可以采用摩腹散步法,步行时两手旋转按摩腹部,每分钟走30~60步,每走一步按摩一周,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进行,每次散步时间3~5分钟。
老年人的散步方式
按照国际规定,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在中国,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也越来越高,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13.7%。年10月23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日前发布消息称,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未来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到年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面临着养老、医疗以及精神赡养等诸多社会问题,值得各界